劉長貴問道:“天亮,你對晉川鎮的工作,有沒有什麽指示?”

    向天亮笑著說道:“長貴,今天不談工作,隻是聊天喲。”

    “噢……對,聊天,聊天。”劉長貴忙著笑道。

    其實,向天亮還想乘機再觀察一下劉長貴和吉偉義。

    劉長貴長得儀表堂堂,一臉的英武,精氣神十足,正是向天亮喜歡的形象。

    而吉偉義卻是一付知識分子的外表,戴著高度的近視眼鏡,文氣而柔弱。

    向天亮在著重關注吉偉義。

    柔弱之人,未必就是君子。

    好欺侮弱者的人,必然會依附於強者,能抑製強者的人,必然會扶助弱者。

    但柔被弱者利用,卻可以博得別人的同情,很可能救弱者於危難之間,弱者之柔很少有害,往往是弱者尋找保護的一個護身符,柔若被正者利用,則正者更正,為天下所敬佩,正者之柔,往往是為人寬懷,不露鋒芒,忍人所不能忍。

    柔還有可能被好者、邪者所利用,這就很可能是天下之大不幸,他們往往欺下罔上,無惡不作;在強者麵前奴顏卑膝,阿諛奉承,在弱者麵前卻盛氣淩人,橫行霸道,他們以柔來掩蓋真實的醜惡嘴臉,讓人看不到他的陰險毒辣,然後趁你不注意狠狠地戳你一刀,這才是最可怕的,正是這種人才善於耍手腕,以他的所謂柔來戰勝他的敵人,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往往長於不動聲色,老謀深算,滿肚子鬼胎,敵手往往來不及防備便遭暗算。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總是畢恭畢敬的模樣,一般而言,這樣的人與人交際應對,大都低聲下氣,並且,始終運用讚美的語氣,因此,初識之際,對方往往感覺不好意思,但是,交往日久,就會察覺這種人隨時阿諛的態度,而致厭惡。

    觀察了解,這種類型的人的幼年期,多數受到雙親嚴厲且不當的管教,而致心理扭曲,總是懷抱不安與罪惡感,心中有所欲求時,就受到內在自我的苛責,久而之久,這些積壓的情緒經過自律轉化,就現形於表麵,這樣的表象,是他們所自知的,卻是難以修正的,因為借著畢恭畢敬的態度,他們才能平衡內在的不安與罪惡感,並且壓抑益深,態度益甚。

    也就是說,他們外表的恭敬,並非內在的反映。

    這種人常常過分使用不自然的敬語,常是敵意、輕視、具有警戒心的表示,因為常識告訴我們,雙方關係好時是用不著過多恭敬語的,口頭的禮貌,並不表示對你的尊敬,而是表示一種戒心、敵意或不信任。

    公允地說,畢恭畢敬的柔弱者,大多並非是什麽惡人邪徒,之所以強調對他們的防範,是因為在他們柔弱的表像給我們帶來安全感之時,混跡其中的黑心者很容易偷襲得手。

    由此可見,當與外表平柔之人打交道時,應該力戒鬆懈,小心測試他內心的意圖,而絕不能掉以輕心,以為此類人就可以不負重托,不行好邪,有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對外表畢恭畢敬的人更應如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