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鎮位於上海市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澱山湖風景區。東臨西大盈與環城分界,西瀕澱山湖與大觀園風景區隔湖相望,南與沈巷鎮為鄰(2001年與之合並),北與江蘇省昆山市澱東接壤。朱家角鎮東距青浦鎮6公裏,上海市中心48公裏。318國道貫穿鎮境。2000年全鎮總麵積49.8平方公裏。

    朱家角之地,大約成陸於7000年前,澱山湖底發現有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代的遺物。唐朝以前分別隸屬於由拳縣、婁縣、嘉興縣、信義縣、昆山縣。唐天寶十年(751年),分屬於華亭縣、昆山縣。宋元時期漸成小集鎮,名朱家村。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屬於華亭縣、上海縣、昆山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屬於青浦縣、昆山縣。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遂成大鎮,改名珠街閣,又名珠溪,俗稱角裏。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稱珠裏,下轄五十保一區之二十五圖、三區之十一圖,圖正為地方行政長官。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行地方自治,改稱珠葑自治區,區董掌管地方事宜,為青浦縣下轄的16個自治區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建立珠葑市公所,設市董。民國16年,改為珠葑市行政局。民國18年3月,撤銷行政局,仍稱珠葑區。民國20年,改設第二區公所,為青浦縣8個區公所之一。淪陷時期,屬偽青浦縣第六區,下轄三鎮六鄉。民國34年,恢複第二區公所。翌年,改設第二區區署。民國37年,屬青西特區。1949年5月14日,全境解放,設朱家角市,為縣轄市,下轄一鎮四鄉,原屬昆山縣的部分劃歸朱家角鎮。1951年4月,建立朱家角區,轄五鄉一鎮。1954年,設朱家角鎮,為縣直屬鎮。1958年,與葉龍鄉合並,建立紅旗人民公社,人口30929人。1959年更名為朱家角公社。1962年2月,鎮、社分設,朱家角鎮恢複為縣屬鎮。1984年5月,分設朱家角鎮、朱家角鄉。1991年1月,撤銷鎮、鄉建製,建立朱家角鎮,麵積47.44平方公裏,人口39719人。2000年,總人口37845人,下轄6個居民委員會、24個村民委員會。

    早在宋、元時期,朱家角地區已形成集市,後因水運方便,商業日盛,逐漸形成集鎮,至明萬曆年間遂成繁榮大鎮。清代以後,成為青浦縣西部的貿易中心。至清末民初,商業之盛已列青浦縣之首,為周圍四鄉百裏農副產品集散地。宋如林在清嘉慶《珠裏小誌》序中描述道:“今珠裏為青溪一隅,煙火千家,北接昆山,南連穀水,其街衢綿亙,商販交通,水木清華,文儒輩出……過是裏者,群羨讓耕、讓畔之風猶古,而比戶弦歌不輟也。雖高陽裏、冠蓋裏媲美可也。”至抗日戰爭前,鎮上商賈雲集,人煙繁盛,以北大街、大新街、漕河街為商業中心,從一裏橋元號油廠至東市街梢,街長三裏多,店鋪千餘家,有“三涇(朱涇、楓涇、泗涇)不如一角”之譽。民國時米市極盛,青角薄稻米名聞遐邇,其時漕港兩岸的米廠、米行、米店就有百多家。每屆新穀登場,河港幾為米船所壅塞,其盛況可見。加以鎮上商業行業齊全,網點遍布,貨源充沛,營業興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