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郭嵩燾來了,劉蓉便舊話重提。曾國藩還是不願意放行,就對劉蓉說:“我想繼續留君於此,可苦於難以措辭,擬作一詩相挽,怎麽樣?”

    劉蓉笑著說:“如果詩真的很好的話,我就答應留下來。”

    “你歸心似箭,我做的詩再好,你也說它不好,怎麽個評判法呢?”

    “這好辦,隻要你的詩能將我逗樂,便是好詩。”

    曾國藩吟哦片刻,提筆寫下一詩,取名叫《會合篇》。

    劉蓉拿過來仔細讀起來,但見滿紙諧句趣語,可細細品之,卻又造句奇拙,神與古會,直登韓愈之堂而入其奧,讀之可想見輕裘緩帶,雅歌投壺的氣度。劉蓉禁不住大聲笑了起來。

    “笑了,笑了。”在一旁看熱鬧的郭嵩燾說著,也接過去讀了起來。

    曾國藩常稱劉蓉是小諸葛,劉蓉自己也認為有幾分諸葛孔明的才氣。有他相助,曾國藩自覺底氣增加了許多。

    曆史上大多有所作為的人,還都是那些富有學識智慧的人。而有學識的人,大多又都較有文采。而文采對於成功者的作用卻是不盡相同,但有作用是無疑的。因此,一個沒有文采和學識的人而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即使有,也僅僅能算是個特例。

    1853年,曾國藩初建湘軍水師的時候,信賴彭玉麟、楊載福二人,而請彭玉麟出山則是通過“三顧茅廬”方式實現的。

    彭玉麟是清末的一個傳奇人物,年輕時被傳為剛直而又多情的“奇男子”,投軍之時被稱為“不怕死,不要官”的名將。

    鼓玉麟,字雪琴,衡陽人,即衡州西北蒸水之濱的衡陽縣人。幼年喪父,家貧,隨舅父去安徽蕪湖讀書。

    彭玉麟十幾歲時中了秀才,以後再未赴考。開始在衡陽綠營副將手下充掌書記,又為一富商看守倉庫。有空即讀《公瑾水戰法》,又最愛畫梅,幾案箱籠,所處皆滿。到曾國藩練湘軍那年,彭玉麟已37歲了,仍是單身漢。

    鹹豐二年(1852年),耒陽地區發生武裝暴動,急迫時,守城官募兵無以應,當時彭玉麟仍在耒陽富商家受雇,當機立斷,發主人庫存募勇守城。事息,城官保為綠營把總,彭玉麟一笑置之,並不受賞,被傳為士林中少見之英傑。

    曾國藩打聽到彭玉麟的為人處世,尤其是此人熟讀《公道水戰法》,生在蒸水之濱,水性好,跑馬射箭、槍法、拳術也都有功底,曾臨戰有功而不受獎賞。於是,派人請他參加湘軍,做水師將領。幾次派人去請,彭玉麟也不受命。後曾國藩仿效劉備三顧諸葛的故事,親往彭玉麟處相請,曾國藩見這位年近40的漢子,依然長身玉立,英邁嫻雅,十分敬佩。乃溫言相勸,多方激勵,終請得彭玉麟出山,做了水師的一個營官。

    楊載福,亦名楊嶽斌(投軍後因避鹹豐之名載淳諱而改),湖南善化(今長沙)人。祖、父皆行武,有戰功,父為遊擊官銜。居湘江濱,水性極佳。早年入行伍,參加鎮壓李沅發起義,升為千總。曾國藩辦水師,把楊自長沙綠營中調為水師營官。

    彭玉麟、楊載福入水師,為湘軍水師的建設大出其力,成為湘軍水師齊名的兩個統領。彭、楊等水師營官每日抓緊指揮練習水戰。至1854年2月,湘軍水師終於練成。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因“遭值世變,一以賢才為夷難定傾之具。”於鹹豐二年(1852年)初出辦團練後,即開始物色人才,羅致幕府。隨後隨著戰事的日益發展,湘軍的日益擴大,幕府人物也漸積漸多,“幾乎舉全國人才之精華,匯集於此。”它被譽為清中葉後人才的淵藪,實不為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