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村,周三少鄭重委托餘海幫忙收購。當然,他不會讓餘海做白工的,珍饈樓給出收購價一成的利潤,做他的報酬。附近當然不止東山村一個漁村了,其他漁村珍饈樓也挑選了負責的人員。

    像海蠣子和海腸這樣的海產品,在沿海一帶太過普遍,而且吃的人不多,所以很少人收購。即使偶爾遇到收購的,價格也很難上去。不過,珍饈樓給的收購價格比市麵上要高上一些:海蠣子十文一斤,海腸子二十文一斤。

    雖然海腸子的價格比同仁堂收購的時候低了不少,但藥店收購隻是一時的,而珍饈樓是一年四季都收購的。

    這個消息傳出以後,餘家老宅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他們都是來打聽關於海蠣子和海腸收購情況和價格的。在餘海這得到可靠消息後,東山村的村民們無論老少,都紛紛出動。挖海腸的挖海腸,撿海蠣子的撿海蠣子。

    大海對人們的饋贈是無私的,每逢退潮,人們湧向海灘,漲潮時刻回來。哪怕是夜裏退潮,也會有人拎著燈籠,徹夜奮戰的。

    隻要你肯幹,就一定會有收獲。一個成年人,一天至少能挖十來斤海腸子,老弱婦孺也能收獲好幾斤海蠣子。這麽算來,東山村每家每戶,隻要有人手肯出力,一天幾百文絕對沒問題。

    海蠣子和海腸子源源不斷地收購上來,光餘海經手的海產品,就有上千斤。這些海產品都被運進了碼頭的作坊中,調料作坊裏的員工,都是簽了死契的周家奴仆。無論蠔油還是味精,配方都要絕對保密,核心人員必須是幾代都伺候周家的世仆。從家仆中精挑細選了五十人進作坊,麵對源源不絕的訂單,人員上還是有些緊張。

    尤其是處理沙蟲,很是費人工。於是周三少又定下新的收購規矩,但凡處理好的海蠣子和海腸,收購的價格要高上一倍。當然,海產品必須保證新鮮。

    村民們最不缺的是什麽?那就是人工和時間了。海蠣子還好,去掉殼以後,也沒多少賺頭。而海腸子去沙後重量沒減輕多少,價格卻比豬肉還貴,就是費再多的時間,村民們也願意。

    一時之間,餘海幾乎忙不過來。處理過的,和沒處理的,都要分開稱重和結算,也必須分開盛放。餘家院子裏種了滿院的蔬菜,為了不讓來出售海產品的父老鄉親禍害了自家園子,餘海特地在院牆西邊,搭了個木頭棚子,專門用來收購海產品。他一個人忙不過來,就讓餘航跟著幫忙。父子倆忙得團團轉,勉強能應付過來。

    餘海自從知道調味料作坊有自家閨女的股份,對收購海產品把關很嚴。尤其是處理過的沙蟲,沙子清理得不幹淨的不收;海產不新鮮的不收;弄虛作假,在裏麵摻水增加重量的不收……雖然也得罪了一些想占便宜的人,在村裏的口碑還是不錯的。

    張氏這些天,無論走到哪裏,滿眼滿耳都是:誰誰家賣海產一天得多少多少錢;誰誰家不到十天,就把欠了好幾年的饑荒給還上了;誰誰家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都能吃上肉了……老太太的心,開始浮動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