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公悄悄探聽到消息,告訴林天,楊惲是招惹了皇帝身邊的寵臣戴長樂。

楊惲擅長辯術,自然嘴巴厲害,戴長樂的嘴巴也很厲害,卻是因為嘴巴大,藏不住話。兩人不知為何湊在一處,便經常生隙。

有人在劉詢麵前告密,說戴長樂經常在群臣中吹噓劉詢登基之前的事情,劉詢登基之前是個遊俠,可想而知有許多不光彩的事。

劉詢很生氣,但戴長樂是年少時的好夥伴,忠心耿耿,就是嘴巴大。劉詢也不好責備太過,叫了戴長樂來訓斥了一番,將太仆之位擼掉了,給他個教訓。

沒多久,張延壽被召回長安城,擔任太仆。

戴長樂雖然還是能陪在皇帝身邊,卻沒有職位,看著太仆的位置也給了張延壽了,心裏焦慮,後來聽別人說這都是楊惲幹的好事,戴長樂不敢找劉詢求證,就總在劉詢麵前說楊惲的壞話,說楊惲也在外麵說皇帝的事情了,還經常拿皇帝開玩笑。

劉詢大怒,戴長樂和楊惲在劉詢的心中的地位一點都不一樣,戴長樂在劉詢眼裏是朋友,而楊惲是臣子,無論地位多高,做了多少事,隻是個臣子。

朋友做錯了事,能夠原諒,臣子做錯了事,就會得到懲罰,至於如何懲罰,全看心情。

那天劉詢的心情有些不太好,就將楊惲擄了官位,下了詔獄。

旁人都為楊惲擔憂,楊惲卻像個沒事人一樣,該吃吃該喝喝,劉詢知道後就更生氣了,就這麽一直押在詔獄裏。

這樣的楊惲怎麽會搭理林天呢?

即使林天搬出蕭望之來,楊惲也絲毫不當回事。

林天拿楊惲一點辦法也沒有,於廷尉袖手在一旁看,就等著看林天如何收場。

苗公給林天出了個主意,事後林天問起,苗公唏噓了半日身世坎坷,自稱前半生也是世家子弟,自幼熟讀經史子集,理所應當明白楊惲這類人看重什麽,在乎什麽。後半生隻求大仇得報,能找回族人一二,也算不白過了此生了。

某日晚間,林天又來找楊惲。

“聽說司馬大人著有一部《史記》,因為擔心會被銷毀,一直不敢拿出來,”林天假作閑聊,在案幾上擺了兩碗濁酒,一盤蒸牛肉,慢慢地嚼著。

楊惲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