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校外出租的小屋,文哲將自己重重的摔在那一米多寬的小床上,呆呆的看著空空的天花板發愣。

    文哲不是一個吃不上飯,靠獎學金、救助金、勤工儉學的窮學生,也不是一個整天大把大把鈔票滿天揮灑的富學生。

    父親是商人,母親出身書香門第。文哲9歲時,母親病重去世。彌留之際,外公與父親做了一次長談。在外公強硬的堅持下,父親將財產進行了分割。首都的一套地段不錯的大居室和一部分現金劃到了文哲的名下。在沒有外公與父親的共同授意下,任何人不得動用,包括文哲自己。

    後來父親在爭得外公的同意下,將住房抵押了出去,再加上銀行裏的存款,以文哲的名義支付了兩套商鋪的30%的首付。因此,文哲小小的年紀就成了一個有房族。由於文哲跟著外公生活,那套閑置抵押出去的住房也租了出去。每月三套房子就能給文哲帶來不菲的收入。可是文哲還是沒有錢,所有的收入全部用來還債。

    母親去世後,文哲很少與父親聯係。父親再婚後聯係的次數屈指可數。18歲文哲生日,在外公的陪同下,在律師行,接管了自己名下的財產。當時代替父親的隻是一紙簽名的聲明書。

    自從文哲名下有了財產後,兩個舅舅,兩個舅媽的態度變的好的不能再好了。話裏話外都是要借用或替文哲保管財產的意思。當得知文哲沒有實際處理權的時候,臉變的比翻書還快。不知多少次,文哲在舅舅,舅媽對外公的哀求、爭吵聲從睡夢中驚醒。

    這些年,首都的發展越來越快,城市的規模也日漸擴大。大量的外來人口湧入這個城市,新的住房建設速度總是跟不上定居人口的需要。房價不斷上漲,房租的價格也不斷的跟風上漲。那兩套建好時還算不上繁華地段的商鋪房,也一夜間變成為寸土寸金的金地。原本,計劃用15年還清的貸款和房款,在文哲20歲時就一次性的清帳了。

    在文哲辦好名下財產手續的時候,舅舅、舅媽再次翻了一次書,拚命鼓動文哲將財產交給他們去做生意,去投資。未果後,就是直接張口借錢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