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將此微妙經典當成求福護命之經,日日虔誠而非觀照心念,頓見本來。福慧上,偏於哪一方,皆可造成走偏。怎麽做?

    從自身習氣煩惱入手,反觀身,改掉粗重習氣。這是第一步的功夫。第二步是修持定慧,要麽觀心、要麽修三昧、修定。總之熏修智慧,直至解脫。這是修慧的方法,但從心地上下功夫。有些人執理廢事。認為一念不生即可,還用什麽念咒,或者認為佛法是心法,何必供養佛像。這些又偏向另一邊了。供養、放生之類雖是事相,但確實是積累福報功德的緣起。得比高,沒福報吃不上飯的時候看還怎麽談玄義。能聽聞到妙法,需要積累大功德,何況是世間的衣食住行。

    另一方麵,持咒,心散亂,但是為了湊數量,還是精進念誦。或者為了實現願望,而精進不息。這很好。但是另一方麵,世間的緣起規律不可或缺。比如有人想求財,隻是持咒。不在世間法上努力,這也不太好。

    總之,既要福報,又要智慧,方能在菩提之路上不迷失,不會走偏,直到有一,能在世尊的座下聞法證無生。

    在《賢愚經·摩訶斯那優婆夷品》,有關於毗沙門王和摩訶斯那優婆夷的故事。

    在這一品裏,佛,想成就佛道,應當樂意念誦和演經法,即使是白衣居士,諸鬼神也來聽受,何況出家人。

    出家人即使在走路時,“誦經偈,常有諸,隨而聽受,是故應勤誦經法。”

    當時,有一個國村落的女居士,名摩訶斯那優婆夷,到舍衛國聽佛法,請佛為自己授五戒,並自己家離佛比較遠,請佛賜予自己敬奉之物。

    佛即授予《法句經》,讓她回家虔心念誦。

    摩訶斯那到家後,在夜裏,於房子的高層,讀誦《法句經》。

    當時毗沙門王帶著一千藥叉,想到南方增長王處,從摩訶斯那家的上空飛過,聽到誦經聲,就在空中止住,聽聞經聲。

    王讚歎:善哉善哉!姐妹!善法要。現在我若以神的寶物給你也不合適,我就以善言相贈。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將來到這個地方,你明去邀請他們到家裏受供,尊者們咒願回向時,請稱念我名。

    摩訶斯那聽到聲音,仰望黑夜,由於沒有眼,見不到王和眷屬,就問,您是誰?

    空中傳來聲音:我是藥叉之王毗沙門王,為聽法的緣故在此止住。

    摩訶斯那問:人不會妄言,您是神,我是人類,您為什麽稱呼我為姐妹呢?

    王回答:佛是法王,也是人等一切眾生之慈父,我是佛教男居士,你是女居士,都是佛陀的弟子,所以稱你為姐妹。

    摩訶斯那心生歡喜,問道:王,我供養尊者時,稱念您的名號,有什麽好處呢?

    王回答:“我為王,耳遠聞,稱我名者,我悉聞之,以稱我故,增我勢力威德眷屬。我亦複以神力,及敕鬼神,護念是人,增其祿福,令離衰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