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生先生:

    前天收到《猛進》第一期,我想是先生寄來的,或者是玄伯先生寄來的。無論是誰寄的,總之:我謝謝。

    那一期裏有論市政的話,使我忽然想起一件不相幹的事來。我現在住在一條小胡同裏,這裏有所謂土車者,每月收幾吊錢,將煤灰之類搬出去。搬出去怎麽辦呢?就堆在街道上,這街就每日增高。有幾所老房子,隻有一半露出在街上的,就正在豫告著別的房屋的將來。我不知道什麽緣故,見了這些人家,就像看見了中國人的曆史。

    姓名我忘記了,總之是一個明末的遺民,他曾將自己的書齋題作“活埋庵”。

    誰料現在的北京的人家,都在建造“活埋庵”,還要自己拿出建造費。看看報章上的論壇,“反改革”的空氣濃厚透頂了,滿車的“祖傳”,“老例”,“國粹”等等,都想來堆在道路上,將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強聒不舍”,也許是一個藥方罷,但據我所見,則有些人們——

    甚至於竟是青年——的論調,簡直和“戊戌政變”時候的反對改革者的論調一模一樣。你想,二十七年了,還是這樣,豈不可怕。大約國民如此,是決不會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會有好議員的;現在常有人罵議員,說他們收賄,無特操,趨炎附勢,自私自利,但大多數的國民,豈非正是如此的麽?這類的議員,其實確是國民的代表。

    我想,現在的辦法,首先還得用那幾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經說過的“思想革命”。還是這一句話,雖然未免可悲,但我以為除此沒有別的法。而且還是準備“思想革命”的戰士,和目下的社會無關。待到戰士養成了,於是再決勝負。我這種迂遠而且渺茫的意見,自己也覺得是可歎的,但我希望於《猛進》的,也終於還是“思想革命”。

    魯迅。三月十二日。

    魯迅先生:

    你所說底“二十七年了,還是這樣,”誠哉是一件極“可怕”的事情。人類思想裏麵,本來有一種惰性的東西,我們中國人的惰性更深。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聽天任命和中庸的空氣打不破,我國人的思想,永遠沒有進步的希望。

    你所說底“講話和寫文章,似乎都是失敗者的征象。

    正在和運命惡戰的人,顧不到這些。”實在是最痛心的話。

    但是我覺得從另外一方麵看,還有許多人講話和寫文章,還可以證明人心的沒有全死。可是這裏需要有分別,必需要是一種不平的呼聲,不管是冷嘲或熱罵,才是人心未全死的證驗。如果不是這樣,換句話說,如果他的文章裏麵,不用很多的“!”,不管他說的寫的怎麽樣好聽,那人心已經全死,亡國不亡國,倒是第二個問題。

    “思想革命”,誠哉是現在最重要不過的事情,但是我總覺得《語絲》,《現代評論》和我們的《猛進》,就是合起來,還負不起這樣的使命。我有兩種希望:第一希望大家集合起來,辦一個專講文學思想的月刊。裏麵的內容,水平線並無庸過高,破壞者居其六七,介紹新者居其三四。這樣一來,大學或中學的學生有一種消閑的良友,與思想的進步上,總有很大的裨益。我今天給適之先生略談幾句,他說現在我們辦月刊很難,大約每月出八萬字,還屬可能,如若想出十一二萬字,就幾乎不可能。我說你又何必拘定十一二萬字才出,有七八萬就出七八萬,即使再少一點,也未嚐不可,要之有它總比沒有它好的多。這是我第一個希望。第二我希望有一種通俗的小日報。現在的《第一小報》,似乎就是這一類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