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可口可樂不斷盛行的趨勢引起公眾的注意後,它就成為了被攻擊的目標……現在,每個人都喝可口可樂。但有一小撮人——其中大部分是憤怒的競爭者和被誤導的狂熱分子——卻告訴人們,可口可樂比鴉片更有誘惑力,比煙草更有害處,比威士忌更加可怕。

    ——約翰·坎德勒律師,1909年

    自可口可樂問世起,阿薩就一直為可口可樂中的可卡因成分頭疼不已,尤其是進入20世紀以來,可口可樂已經不隻是一種有名的軟飲料,而更多的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了。然而“高處不勝寒”,與成功結伴而來的卻是對於可口可樂的各種非議。

    一開始,可口可樂中因為含有的可卡因成分而惹上了麻煩,但這也成為產品的一個主要賣點:正是有了可卡因輕微的刺激作用才給消費者帶來與眾不同的口感和刺激,去除可卡因之後,可口可樂或許將無法生存。另外,如果阿薩·坎德勒不在可口可樂中加入可卡因,他怎樣去維護自己的商標?因為可口可樂名稱前半部分的“coca”就指代了產品的主要成分,如果修改配方,也就意味著改變了產品的名稱。然而,阿薩的對手卻在這時展開強大的輿論戰。1898年,一位名叫林賽的熱心神父從俄勒岡州來到佐治亞州亞特蘭大附近的瑪麗埃塔,當上了浸信會教堂的牧師。林賽神父從講道壇開始,迅速發起了對可口可樂的猛烈攻擊。他聲稱,可口可樂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成分是可卡因,喝可口可樂其實就是在“吃嗎啡”。他對可口可樂的譴責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阿薩·坎德勒得知此事,迅速作出了回應,他在報紙上聲明:“如果我知道可口可樂對身體有一點點害處,我都絕不會出售或者協助販賣毒藥。”阿薩義正言辭地否認他的可口可樂飲料對人體有任何危害,盡管他心知肚明可口可樂的成分,但是他希望這些手段可以幫助消除一些爭議。

    1898年的這起事件隻是在當地引發了一場小風波,後來便逐漸平息下來了。但是可卡因事件不久就又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注意,其主要原因是美國北方和南方的種族主義情緒伴隨著3K黨的興起而高漲。1906年9月,亞特蘭大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種族主義暴亂,主要是白人襲擊黑人,起因則是報紙煽動性地報道了黑人“野獸”攻擊白人婦女事件。在暴亂前不久的1885年,可卡因還被認為是神奇的藥品,到了1900年,它卻成為種族主義的根源。在南方,盛傳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如可卡因導致黑人發瘋一般毆打老板、強奸漂亮的白人婦女。那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背後也許有一定的事實根據,聽說還有許多農場主給他們的黑人佃農可卡因以代替食物,因為在這座城市可卡因比白酒要便宜的多了,隻要花50美分就夠喝一周的了。

    美國人民漸漸地不相信阿薩的說辭,強烈要求阿薩給予誠實的答複。他無可奈何,隻好在國稅局答辯會上承認他的可口可樂確實含有非常微量的可卡因,原因是有幾位醫生在答辯會上用大量的事實和例子證實了飲用可口可樂者有“可口可樂上癮”的病症。一位亞特蘭大醫生舉了一個13歲男孩的案例:這個男孩每天都要喝10~12杯可口可樂,但突然失業後他就再也買不起可口可樂了。“他精神非常緊張,幾乎麵臨崩潰的邊緣。他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他喝不起可口可樂了,而且他肯定自己已經因此而生病了。”另外一位醫生說,他有一個神經衰弱的搭檔,每當喝了可口可樂之後就發生非常奇怪的反應:“如果他喝了一杯,就找不到回家的路。”這些論點使阿薩無話可說,而且這些醫生都是非常有名氣的,他們所說的話可信度很高。但是阿薩又說可口可樂中那種微量的可卡因對人體並沒有什麽損害,他也出示了幾位醫生的證詞。顯然,阿薩對這次答辯會有充分的準備。在1901年至1903年之間,阿薩因可口可樂中的可卡因問題幾次上庭,而且,情況對他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別人問他可口可樂中的可卡因含量到底有多大時,他吞吞吐吐說不出話來,直到一位化學家化驗出每盎司糖漿中竟然有4%微克的可卡因時,事情才真相大白。難怪阿薩對此遮遮掩掩,不讓人知道其中的秘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