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和赫克找準了他們的目標客戶,銷量大增。正在他們得意的時候,一個競爭對手的出現令赫克非常的頭疼,那就是J。C。梅菲爾德。赫克向托馬斯抱怨道:“梅菲爾德的仿冒品‘芹菜可樂’搶走了我們的生意,我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它也是瓶裝貨呢。”

    托馬斯聽後沒有赫克那樣激動和生氣,他想了想,告訴赫克:“別怕,我有一種有效的辦法:你從當地消費者中找一個人出來!”“那又有什麽用呢?即使有這樣的人,他也鑒別不出誰是誰非,他照樣會買梅菲爾德的‘芹菜可樂’,而不是我們賣的正宗可口可樂!”說完他無奈地攤開雙手,搖了搖頭。這個時候赫克的聰明才智就比不上托馬斯了,托馬斯轉了轉眼珠,悄悄告訴赫克:“我的妙法是叫這個人散布流言,讓他到處說‘芹菜可樂’隻不過是廉價的垃圾,經銷商由於賣它們更有賺頭而不惜坑害消費者。”

    赫克按照托馬斯的方法手忙腳亂地將庫存的可口可樂賣出去之後,心頭突然靈光一現:“為什麽我不可以仿冒呢?”於是,赫克一麵向托馬斯報告經營效果不錯,一麵自己調配汁液,再貼上以前沒有用完的可口可樂標簽賣出去。赫克的欺騙行徑還是被托馬斯知道了,無所畏懼的赫克在隨後的一年去了印第安納州,他要在那裏為他的仿冒產品開拓市場。托馬斯寫信給印第安納州的瓶裝商,當地的瓶裝商向托馬斯保證,赫克的產品對可口可樂無法造成絲毫威脅,“赫克可樂並不是可口可樂,赫克撒謊說喝了它的人會怎樣怎樣,那種大話根本就沒有人相信。”

    與赫克的例子完全相反的是另一個叫阿瑟·普拉特的瓶裝商的事跡,那簡直有許多傳奇色彩,令人難以置信。

    最初,普拉特在阿拉巴馬州的亨茲維爾市專賣可口可樂的假冒產品,生意一直都不好,因為美國的北方冬季太長,飲料銷售的旺季很短,短得隻有一瞬間。當托馬斯找上門來的時候,普拉特就和他的兄弟買下了當地的可口可樂瓶裝廠,專門做可口可樂的瓶裝銷售,由此開始了他們日漸昌盛的事業。他們同時開動四台平裝機,每台每小時可以生產14箱可口可樂。

    阿瑟·普拉特試圖說服托馬斯把紐約市的特許專賣權交給他做,但是托馬斯回答說:“那是一個大‘金塊’,我要把它留給最優秀的瓶裝商人。”結果,托馬斯隻給了他新澤西州紐瓦克的特許專賣權。普拉特於1902年在那裏開設新的瓶裝廠,可是,當工廠建成以後,普拉特才發現工廠不合時宜地落址在一個酒吧和一個基督教婦女禁酒聯合會狂熱者住所之間。四周的空氣是僵滯的,新飲料幾乎沒法站穩腳跟,更何況在北方漫長的冬季裏,沒有人會想要喝冰冷的軟飲料。普拉特挖空心思地想占領紐約的市場,於是他與當地的一個果醬製造商聯手,對可口可樂和果醬產品進行捆綁式促銷。接著他偷偷地每周用破手提箱裝兩打可口可樂在紐約附近的鎮上去賣,然後告訴托馬斯公司董事會,他已經開始在向紐約供貨,最後接受大批訂單大量地生產。普拉特通過虛張聲勢的方法進駐了整個紐約地區,1904年的時候,普拉特在紐約開了一家瓶裝廠。盡管紐約市場有著無限的潛力,普拉特的生意還是沒有什麽大的進展,直到他打入紐約市的意大利人居住區。並且,他也搞不懂這地區的蔬菜店、美容院、喪葬公司和馬具製造商為什麽訂那麽多可口可樂,後來普拉特才發現原來這些意大利的店都是為了掩蓋幕後的非法勾當——賭博,賭場老板偶然發現,把可口可樂和他們自己的基安蒂紅葡萄酒製成混合飲料,喝的人會整晚喝個不停,又不容易醉,因為裏麵的咖啡因成分能讓人保持頭腦清醒。

    有了像阿瑟·普拉特這樣積極進取的瓶裝商,也有了現成的南方市場,早期的瓶裝商們意識到,他們的生意很快就會發展壯大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