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六合曠道,大寶重任。曠道不可偏製,故與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獨居,故與人共守之。是以封建親戚,以為藩衛,安危同力,盛哀一心。

——李世民《帝範》

白話

治理天下的大道,至廣至大;保持君位,至極至重。治理天下,不能一人獨斷,必須與他人一起擔負這個重任;維護君位,僅靠一人努力也不行,必須與他人一道守成。因此,分封親戚子弟為侯王,作為王室的藩衛,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天子與諸侯同心同德,安危與共,風雨同舟,齊心協力,才能鞏固江山。

家訓史話

貞觀四年的一天,唐太宗問蕭瑀:“把我和隋文帝相比較起來,你認為怎麽樣?”

蕭瑀想了想,坦然回答說:“隋文帝勤勉治國,批閱全國的書表奏章,往往從黎明直到日落西山。隋文帝召集大臣們進宮議事,常常忘記時間,到吃飯的時候還沒有完,就命令侍從把飯送上來,邊吃邊議事。”

唐太宗開懷大笑,爽朗地說:“公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總怕大臣對他不忠心,大權小權一人獨攬,什麽事都由他一個人做主,不肯交給下屬去辦。他雖很辛苦,事情不一定辦得好。大臣們摸透了他這個脾氣,都不敢直言,常常是順著他的心思說話,口惠而實不至,我怎麽敢像隋文帝那樣?天下地方那麽大,四海人數之多,國事千頭萬緒,隻有請部門去商量辦事,遇到大事報告宰相認真考慮,有了妥當的辦法,再報告我準奏,然後執行。天下各種事情,都由皇帝一個人來定,那怎麽能行呢?如果皇帝一天處理十樁事,其中五樁事處理得盡善盡美,另外五樁處理得不好,一天就會出五條差錯,日積月累,年複一年,謬誤積起來,豈不是要毀壞國家嗎?把事情交給有才能的人辦,自己高瞻遠矚,專事考核官員的功過,於國於己都更加有益?”

古訓今鑒

做事不可能每件事情都事必躬親,要懂得有效授權才能做大事。唐太宗自知一人之力畢竟有限,並且容易犯錯,設置機製和完善的製度體製來保障權力的正確行使,又能發揮有才華人的長處,這樣皇帝本人就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又利於增強臣子的責任感,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這一點可見唐太宗是極具遠見卓識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