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運動是男女老幼都喜歡的體育項目之一。古代遊泳,根據現有史料的考證,國內外較一致的看法是產生於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帶的古代人。他們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鳥和魚類作食物,通過觀察和模仿魚類、青蛙等動物在水中遊動的動作,逐漸學會了遊泳。曆史與發展自古至今,無論是為了捕獵、逃避猛獸或是遇上海難時得以自救,遊泳都是一門重要的求生技能之一。

    遠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已有類似捷泳的活動。古羅馬人興建的巨大浴池,更是上流社會人士作為餘暇遊泳及社交活動之場所。早期的遊泳活動,隻被視為貴族子女教育及士兵訓練的一個重要部份,直至十八世紀末期,工人階級參與遊泳的時間及機會增多後,遊泳才開始成為一種普及的活動。我國曆史悠久,水域遼闊。記載中遊泳,始於五千年前。但遊泳作為一個體育項目得以發展還是近幾十年的事。

    遊泳運動和陸地運動不同,能量消耗大,是減肥、健美、調整心理平衡的一項運動。

    能量的消耗與水溫、速度、姿勢等密切相關。水溫越低散發的熱量多,能量消耗越大。在12℃的水中停留4分鍾散發的熱量相當於在陸地1個小時所散發的熱量遊泳姿勢不同消耗的熱量也有差異。另外,遊泳所消耗的熱量比用相同速度的走路每米大2~9倍。遊泳時在浮力的作用下,全身接近水平狀態,雙腿不斷用力打水滑行,這樣會減少大腿、臀部、腹部多餘的脂肪。遊泳能增強肺活量,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水對身體能起按摩作用,有助於全身的血液循環。在水中皮膚受冷,血管急劇收縮,使大量外易血液進入心髒和人體深部組織,使內髒器官的血管擴張。從水中上岸時,皮膚血管又隨之擴張,大量血液又從內髒流到表皮來,這一張一縮,就是血管操,它能增強血管彈性,又使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多。遊泳還能受血液裏脂肪酶增加,加速膽固醇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管管壁沉積物的積存,對防止或減輕中老年人的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有良好的作用。

    遊泳可以增加呼吸深度並加強呼吸器官機能。由於水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八百多倍,人在遊泳時要承受很大壓力。呼吸肌因此要克服水的壓力,使呼吸加緊,肺活量加大。增強對外來刺激的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這對中老年人來說可以延緩呼吸器官機能的減退,有助預防和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