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運動相比,打羽毛球可以算是最易“操作”的運動了。它不需要寬闊的場地,房前屋後就行;它也不需要昂貴的體育器材,幾十塊錢的球拍一樣玩得很快樂;它也不需要幾個人至十幾人的隊伍才能一起遊戲,隻要兩人就能進行。而打羽毛球不僅可鍛煉人的肢體協調能力,對人的視力、臂力、跳躍力、敏捷程度都有所增益。因此,羽毛球可算是最大眾化的運動了。

    打羽毛球好處多多,下麵就為你介紹幾種。

    1.對心血管係統的作用

    無論是進行有規則的羽毛球比賽還是作為一般性的健身活動,都要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上往返對擊,從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鍛煉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了心血管係統和呼吸係統的功能。據統計,大強度羽毛球運動者的心率可達到每分鍾160-180次,中強度心率可達到每分鍾140-150次,低強度運動心率也可達到每分鍾100-130次。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可使心跳強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運動要求練習者在短時間對瞬息萬變的球路作出判斷,果斷地進行反擊,因此,它能提高人體神經係統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2.對健康起促進作用

    羽毛球運動適合於男女老幼,運動量可根據個人年齡、體質、運動水平和場地環境的特點而定。青少年可作為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機能的有效手段進行鍛煉,運動量宜為中強度,活動時間以40-50分鍾為宜。適量的羽毛球運動能促進青少年增長身高,能培養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斷等優良的心理素質。老年人和體弱者可作為保健康複的方法進行鍛煉,運動量宜較小,活動時間以20-30分鍾為宜,達到出出汗、彎彎腰、舒展關節的目的,從而增強心血管和神經係統的功能,預防和治療老年心血管和神經係統方麵的疾病。兒童可作為活動性遊戲方法來進行鍛煉,讓他們在陽光下奔跑跳躍,並要求他們能擊到球,培養他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不甘落後的品質。

    3.增強體質

    羽毛球運動可以全麵增強人的體質。前場、後場快速移動擊球,中後場的大力扣殺球,被動時的撲救球,雙打的換位擊球等都需要練習者有較好的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以及快速的反應能力。扣殺需要力量;在雙方對拉回合的過程中,為了取得主動需要有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撲救球時(多半是被動情況)又需要有很好的靈敏和柔韌;雙打中又需要極快的反應與判斷能力。因此,經常從事該項體育活動可以發展人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可以提高人們上下肢及軀幹的活動能力,改善呼吸係統和心血管係統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無氧供能的能力,調節神經係統並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進健康、抗病防衰、調節精神的作用。

    4.培養意誌

    羽毛球運動因其競爭性、對抗性、大強度等諸多因素的要求,使意誌品質在該項運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羽毛球比賽經常遇到這類情況,即運動員出現了"極點":喘不上來氣、身體無力、眼前發黑、感覺自己再也堅持不下去了。這種現象不是一方出現,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往往是雙方先後都會出現,甚至幾乎是同時出現(如一個球打了很多回合),這時就看誰能再堅持一下,勝利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之中。那麽*什麽去堅持,就要 頑強的意誌品質和堅定的信念。即使不在比賽中,這項活動也需要較強的意誌,否則你將不會很好地完成該項練習,使練習中應該產生的愉悅、趣味及鍛煉價值蕩然無存。

    5.陶冶心理

    羽毛球活動包括對對方戰術意圖的揣摩,對各種戰機的把握,對自己運用什麽戰術的選擇等智力因素,因此經常從事該項運動可以使人思維敏捷。同時,由於比賽的緊張、競爭的激烈,使練習者的心理素質得到很好的的鍛煉,在競爭中,強化進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競爭與對抗中得到升華。經此磨煉,能夠做到臨危不亂,泰然處之,既增長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不僅能在羽毛球活動中應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形態,正確的人生觀去麵對事業、家庭、榮辱等

    6.塑身

    看過羽毛球比賽的人都會發現,羽毛球運動員無論男女,身材都很勻稱,尤其是女隊員,四肢修長,亭亭玉立,這是羽毛球運動的特點決定的。第一次打球或是隔很長時間打球的人第二天全身肌肉疼痛,走路都困難。這從體育科學的角度講,這些肌肉之所以疼,是因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鍛煉的結果。就像練健美一樣,哪塊肌肉有感覺,說明哪塊肌肉得到鍛煉。打羽毛球鍛煉的部位,其他運動不容易練到。

    7.美容

    如果細心一點的人會發現,羽毛球運動員的皮膚都很好。經本人多年科學研究,發現四川、湖南、上海、南京等地的女孩子皮膚都很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天氣悶熱(不是炎熱),長今說過,最好的美容方法是煮飯時掀開鍋蓋用蒸氣熏一下臉。羽毛球是室內運動,又忌有風,在夏天更像蒸籠一般。長期以往,皮膚肯定會變好。有很多女孩子喜歡打網球,但是網球經常暴露在日曬之下。打個形象的比方,在鍋裏煎的鍋貼和在蒸籠裏蒸的包子饅頭,哪個皮膚好?

    8.羽毛球運動帶給孩子身體發育的好處

    放鬆頸椎脊椎

    打羽毛球時,回複高球的動作相當於芭蕾的向後引臂,令頸椎與脊椎處於放鬆狀態,這對長期伏案寫字或埋頭練琴的孩子來說,不僅可以預防脊椎壓力過大造成的抑製長高後果,對頸椎病的防範也有莫大的好處。隨著電腦的普及及課業的加重,頸椎病的幼齡化傾向值得父母關注,而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打羽毛球都是預防頸椎不適的最佳方案之一。

    加快頭腦反應

    除此以外,為準確回球,打羽毛球的孩子不僅頭腦反應靈活,專家研究發現:半年的羽毛球鍛煉可以使孩子的快速判斷時間從0.3秒縮短到0.1秒,最優秀者可縮短到0.05秒)。

    促進身高增長

    打羽毛球,需要孩子的不停地來回快速移動,而腳下的快速移動對拉伸大腿內側、膝蓋周圍和小腿內側的韌帶有相當好處。一般從五六歲起就打羽毛球的孩子,平均身高可比同齡人高5公分左右。

    完善眼球功能

    眼科專家研究發現,在打球過程中眼睛須快速追隨羽毛球的來去,這對5~9歲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5~9歲是孩子眼球發育最關鍵的時期,而這一階段的城市孩子弱視率約達8%,近視率達到14%,都是觸目驚心的數字。專家認為,這與孩子多關在“書齋”,缺乏球類運動特別是羽毛球這類靈活性很強的“小球運動”息息相關。當羽毛球高速飛行時,人的睫狀肌收縮、眼球內的晶狀體懸韌帶鬆弛,晶狀體依 自身彈性曲度變大,折光度增大,看清來球方向;當回球遠去時,則剛好相反,睫狀肌放鬆,連接晶狀體的懸韌帶緊張,晶狀體變得扁平,保證看清遠處的羽毛球。在連續不斷的擊球回球中,孩子眼球中的關鍵部分如睫狀肌、晶狀體和懸韌帶都得到鍛煉,對遏製弱視與近視的發展勢頭,甚至對治療內視眼(對眼),都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4.基本步法

    根據場上移動的方向和場區的位置,通常將羽毛球步法劃分為:上網步法、後退步法、兩側移動步法和前後場連貫步法(如“殺上網步法”等)。而每一次完整的步法,均包括起動、移動、協助完成擊球和回動四個環節。

    1.起動

    對來球一定要有準確的判斷,從個人中心位置上準備接球姿勢轉為向擊球位置出發,稱為起動。—場比賽要起動幾百次(基本上是每回擊一拍起動一次)。要做到起動快,必須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和起動的準備姿勢正確。準備姿勢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接發球姿勢(必須按規則要求原地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側身對網,重心在前腳.右腳跟離地,雙膝微屈,收腹含胸,放鬆提拍屈射舉在胸前,兩眼注視對方發球動作;另一種是雙方雙打過程中的準備姿勢,一般右腳在前,左腳在後,腳前掌著地,腳跟提起,膝關節微屈,上體稍前傾,重心落在兩腳之司,持拍於腹前,整個姿勢要協調放鬆,保持一觸印發的起動姿態。

    2.移動

    主要指從中心位置起動後到擊球位置的移動方法。移動的基本步法有墊步、交叉步、小碎步、並步、蹬轉步、蹬躊步和騰跳步等。運用這些方法,構成了從中心位置到場區不問位置擊球的組合步法——後退步法、兩側移動步法和上網步法:自中心位置到擊球點的步數,一般用一步、兩步或三步,這必須根據當時球距身體的遠近來決定。影響移動速度的因素有步數的多少、步頻的快慢和步幅的大小!下麵將各種移動的基本步法:

    (1)跨步:指向擊球點邁出較大步幅的移動方法。通常在上網步法的最後一步時使用。

    (2)墊步:在移動到最後一步,與擊球點尚有較短的一段距離時,用另一腳再加一小步的移動方法。這一種步法比較輕捷、靈巧,不但能使移動的步數比較經濟,而且,還能保持移動中身體重心的穩定和有利於協助擊球動作的完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