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明社會使人們豐衣足食,應該說每一個現代人都具備了健康長壽的條件。中年腦力工作者一般是社會人中的佼佼者,他們事業有成,家境寬裕,努力追求有品位、高質量的生活,成為人們崇拜、仰慕的群體。

    但事實是,幾近完善的物質條件正在悄悄的使現代人陷入種種新疾病的困擾之中。一項關於城市勞動力人口健康狀況的研究表明:在現代文明社會發展和高節奏的生活環境中,亞健康人群數量持續增長,尤以經濟發達城市的中年腦力工作者為甚,如某城市政府機關50歲以上工作人員的膽固醇半數以上超過5.2mmol/L的臨界高水平;對於大、中專學校教師的體質測查中,也發現相當多比例的人存在著肥胖、高血糖和骨質疏鬆的現象,已成為潛在的致病危險因素。

    所謂亞健康是指人體各器官功能穩定性失調,但尚未引起器質性改變,醫學檢查各項指標無明顯異常,機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一種健康低質量狀態。腦力工作者靜態生活多,缺乏運動,有調查證實:20-50歲青壯年勞動力人口是參加健身活動最少人群,而他們中的腦力工作者更甚。運動不足不僅導致體力下降,還會使代謝紊亂,許多腦力工作者常常感到頭昏、乏力、精神緊張、疲憊、情緒急躁、腸胃失調等等。一位生理學家認為:坐著工作是文明史上對人的新陳代謝影響最深刻的變化,也是造成新陳代謝失調現象的原因。終日伏案的生活方式將使人類變得越來越胖,腰佝僂得越來越彎;視覺、聽覺、方位覺、靈巧、力量等都可能出現退化,給人類帶來遠期的負麵影響。冠心並高血壓並糖尿並肥胖、骨 質疏鬆等都與缺乏運動和營養過剩有關。年輕時運動不足同樣會影響生命後期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量。

    現代社會雖然為人們創造了廣闊的行為空間,但腦力工作者卻承受著較重的精神壓力。由於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新知識層出不窮,競爭激烈,就業艱難,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進取,他們深感壓力和危機,承受著強烈的心理緊張感與壓抑感,如果精神壓力長時間積蓄得不到緩解,大腦超負荷運轉,就會妨礙大腦細胞對氧和營養的及時補充,使內分泌功能紊亂,交感神經係統興奮過度,植物神經係統失調,導致腦疲勞,從而引起全身的“亞健康”症狀。腦力工作者的這種慢性疲勞現象已占相當大的比例。

    21世紀是追求健康與生活品質的世紀。中年腦力勞動者是國家和家庭的棟梁,健康是生命的載體,包含著體育運動的科學的生活方式被稱為21世紀通往健康的綠色通道。

    合理、適宜的運動,在直接提高運動器官功能的同時對於人整體器官係統的功能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運動可以緩解精神緊張,對於改善心理狀態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戰勝亞健康的法寶!

    科學實驗表明,常從事運動的人,心腦血管會更具有彈性,血液循環也更加通暢。研究數據顯示,適量運動的人血液循環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這樣能夠向大腦組織提供更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使大腦活動更自如,思維更敏捷。因為運動可舒緩壓力和減輕疲勞,使平時較少活動的肌肉得以鬆弛,消除局部疲勞。適量運動時使中樞興奮,可有效快速地抑製思維中樞,使其得到積極的休息。有人做過試驗:思考的神經連續工作2小時,然後停下來休息,至少需要20分鍾才能消除疲勞,而用運動方式則隻需5分鍾疲勞就消除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