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狀態是指人體處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又稱第三狀態,也稱灰色狀態,病前狀態,潛病狀態等。亞健康狀態人群在身體上、心理上沒有疾病,但主觀上卻有許多不適的症狀表現和心理體驗,呈現出生活力降低,反應能力減退,適應能力下降等生理狀態。也包括無臨床症狀或症狀感覺輕微,但已有潛在病理信息。

    對導致亞健康狀態的確切原因尚未達成共識。現代醫學的研究表明,亞健康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具體概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社會因素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壓力無處不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工作學習負擔過重,社會人際關係複雜,經濟負擔過重,遭遇離婚、喪偶、失業等生活事件等等,使人精神或體能出現超負荷緊張狀態,長期下去造成機體過度損耗、機能下降。本來,適度的社會壓力是人類進步發展的內在動力,但是當這種壓力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時,壓力就會成為破壞力,破壞健康,破壞人類的發展。由於沉重的壓力等因素而形成的亞健康,因為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由亞健康狀態進入了疾病狀態。

    工作和生活節奏的緊張腦疲勞。夜以繼日,經年累月,過度勞作,是造成人體機體能超負荷和誘發機能紊亂的主要原因。如上海地區科技人員平均死亡年齡比本市其他職業人群年少3至4歲,其中15%死於35至54歲的英年時期或稱過勞死。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高級知識分子每年約有二三十人死於35至60歲年齡段。北京某科研院所的女科學家約有90%處於亞健康狀態。

    (2)心理因素

    古人雲:萬事勞其行,百憂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競爭,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使人思慮過度,素不寧心,不僅會引起睡眠不良,甚至會影響人體的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進而影響機體各係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理疲勞。現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處在激烈競爭狀態之中,長期的心理緊張、反複的心理刺激和惡劣的情緒造成心理疲勞。這種心理疲勞,如果得不到疏導化解,越積越多,必然導致亞健康。而且還提出了一些幹預措施,如身體問題、心理問題、環境問題等。人應該學著適應壓力,有一些人遇到壓力後缺乏必要的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正確對待壓力的心理狀態。另外人們自己給自己壓力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人隻許自己一天比一天好,總是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今天做桑塔納明天就想做尼桑,後天就想坐寶馬,有時候這些不切實際的壓力會讓自己覺得很累。

    不善於抗衡外界壓力和刺激,不能妥善對待順、逆境,心理失衡、精神壓力大等都是危險因素。研究發現慣於自我克製、情緒低沉、悲觀而不願讓負性情緒表達出來的人,其腫瘤的發生率比非負性情緒者高出3倍。長期的憂鬱、低沉和悲哀可明顯削弱機體的免疫功能和DNA基因的修複功能。長期的高度緊張和心理壓力可導致神經體液內分泌與免疫係統功能障礙,進而影響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如得不到及時的調整,最終會引發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和中風等身心疾病及焦慮、抑鬱等精神性疾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