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陳雲在大風雪中來到會場,與大家討論了一整天。陳雲指出了南滿局麵的嚴重性,更指出了南滿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他將南滿的現狀比為“風雨飄搖下的豆油燈”。他又把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比喻為一頭頭向北滿的牛,把南滿比喻為牛尾巴。他說: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這頭牛就無法狂鬥;放開了牛尾巴,這頭牛就橫衝直闖。所以,我們必須抓緊這條牛尾巴,要堅持南滿鬥爭。當然很難,但是如果往北滿撤,在嚴冬中翻越長白山,部隊必然要損失不少,何況主力到了北滿仍然要打仗,要犧牲。主力走了之後,地方部隊可能完全難保。如果在南滿堅持,雖然會有一些犧牲,但能拖住敵人,打擊敵人,為全局做貢獻,更何況我們是“背靠沙發”作戰(指背靠朝鮮和蘇聯)。由於三縱和四縱的很多領導幹部都是土地革命時紅一方麵軍的指戰員,陳雲以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做比較,鼓勵大家以毛澤東反“圍剿”的戰術來打擊敵人,主動打到敵人後方去。陳雲的分析既高瞻遠矚又實事求是,以蕭華為首的多數幹部被陳雲的分析所折服,讚成堅持南滿的決定,這才統一了思想,通過了“鞏固長白山區,堅持敵後三大塊(指軍區所屬的三個分區)”的總方針,並對軍事行動做了全麵的安排,決定在4個縣23萬人的根據地基礎上將主力打到敵後去大鬧天宮,打擊敵人。就在七道江會議結束的當夜,亦即1946年12月14日夜,主動請纓打到敵人後方去的四縱就派出十二師在江燮元師長、潘壽才政委的率領下作為第一梯隊從橫路一帶出發,向海城、莊河方向插去。

    在東北解放戰爭史上,七道江會議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南滿地區的鬥爭史上更是一次決定命運的會議。會議所堅持的正確路線和策略得到了中央和東北局的支持,並在今後的鬥爭中取得了不斷的勝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