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情況並非是東北才有,設在北平的軍事調停處執行部派出的執行小組在各地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內戰並未能停下來。國共雙方都在抓緊機會,力爭主動。

    為了打擊敵人的不斷進攻,堅持自衛,以鬥爭去爭取和平;為了保衛已取得的成果,得到群眾的信任;也為了鼓舞戰士的信心,東北局決定在認真準備而又有理有利的條件下,給敵人一點教訓,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打這一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軍即將退出東北,國民黨軍隊必然要趁此機會大舉向我進攻,侵占更多的地域,我們不給予反擊是不行的。針對東北的局勢,中央軍委電示東北局和林彪:“如國民黨不與我談判即向我進攻,在友方(按:指蘇軍)不堅決反對,我在完全防禦的有理條件下,給進攻之頑以堅決徹底殲滅之打擊。”

    這一仗,就是林彪到東北後打的第一仗——秀水河子之戰。

    杜聿明為了打通北寧線(即從北平至沈陽的鐵路),在1946年2月9日,集中了4個美式裝備師,由新民一線分三路向東“掃蕩”,北線指向法庫,南線指向遼中,叫囂“要掃除鐵路沿線的共軍”。

    林彪的指揮部設在法庫,他讓梁興初的一師和彭明治的七旅做好準備。

    2月11日,北路敵軍的十三軍八十九師兩個團到了位於法庫與新民之間的秀水河子,與其後麵的主力拉開了一天的日程。林彪命令梁興初率一師、彭明治率七旅同時出動,再加上保安一旅的一個團,在12日迅速包圍了秀水河子。我方兵力以四個團圍攻,三個團打援。敵人見到自己被圍,立即組織突圍,被我壓了回去,隻有固守待援。13日夜我軍發起強攻,第二天清晨結束戰鬥,全殲被包圍的4個營,並打退了敵五十二軍第二師的援軍,總共消滅敵人1600多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兩百多輛汽車。

    秀水河子之戰是我軍在東北的第一個勝仗。不過稍後我軍又打了一個不該敗的敗仗。

    就在北路敵軍在秀水河子被殲的同時,南路敵軍新六軍的第六十六團加上一個師部教導營共3000多人也在11日到了遼河南岸的沙嶺。我軍用來對付這支敵軍的是吳克華的四縱。新六軍是遠征過印度和緬甸的國民黨軍隊中的老部隊,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相當強,不僅全部美式武器,還有我軍從未見過的煙幕彈等新式玩意。在沙嶺駐紮之後,敵軍趕修了工事,布了鐵絲網。我軍對新六軍不摸底,有些輕敵。所以,從16日開始進攻,打了兩天也未拿下,殲敵隻有400多人,自己傷亡已超過2000人,隻好撤了下來。戰後在進行總結時,林彪指出了兩點:一是未組織好精銳兵力,二是輕敵。沙嶺之敗,給我軍指揮員敲響了一次警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