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種現金賬戶,每一個商人都可以毫無顧慮地做比以前更大的生意。如果有兩個商人,一個在倫敦,另一個在愛丁堡,在同一種貿易中投下同樣多的資本,愛丁堡商人就能毫無顧慮地比倫敦商人做更大的買賣,雇用更多的人。倫敦商人必須在自己的金櫃中或在他的銀行家的金櫃中保持巨額貨幣(銀行家不支付利息),以便支付不斷提出的償還賒購的請求。假定這個數目普通為500鎊。他的貨倉中的貨物必然因此減少500鎊。讓我們假定,他每年出清手中存貨一次。由於他不得不保持500鎊不用,所以他每年售出的貨物就少了500鎊。他每年的利潤也相應地減少了,他雇用來準備貨物上市的人數也相應地減少了。相反,愛丁堡的商人並不保持貨幣用來應付這種隨時請求付款的需要。當他遇到有這種需要時,他就通過銀行的現金賬戶去支付,逐漸用以後出售貨物得到的貨幣或紙幣去償還這種借款。因此,用同額的資本,他可以毫無顧慮地在自己的貨倉中保持比倫敦商人數量更多的貨物,從而為自己獲得更大的利潤,並經常雇用更多的勤勞人民去準備貨物上市。因此,國家也能從這種貿易得到巨大好處。

    誠然,可以認為貼現匯票為英格蘭商人提供了與蘇格蘭商人的現金賬戶相同的便利。但是,應當記住,蘇格蘭商人也可以和英格蘭商人一樣容易地貼現自己的匯票,此外還有現金賬戶的額外方便。

    在任何一國所能容易流通的各種紙幣總額,決不能超過它所代替的或在沒有紙幣時會流通的金銀幣的價值(假定商業狀況不變)。例如,假定20先令的銀行券是在蘇格蘭流通的最小額紙幣,在那裏可以容易流通的這種通貨的總額,決不能超過為進行該國每年20先令或20先令以上價值的交易所需要的金銀幣總額。如果流通紙幣在任何時候超過這個數額,由於超過之數既不能送往國外,也不能在本國流通中使用,它必然會被立即送回銀行請求兌換金銀幣。許多人會立即察覺,他們現有的紙幣超過了本國營業所必要的數目,由於不能將其送往國外,他們會立即要求銀行兌現。當這種多餘的紙幣換成金銀幣時,可以在國外容易找到用途,但以紙幣的形式留在國內就毫無用處。因此,會立即向銀行擠兌超額紙幣,如果銀行在支付方麵表現有任何的困難或遲緩,回到銀行兌換的貨幣就會更多,這樣造成的驚恐,必然使擠兌加劇。

    每一種商業的普通開支有房租以及雇工、辦事員、會計師等等的工資,銀行則除此之外,還有兩項主要的特殊開支:第一,在自己的金櫃經常保持大量的貨幣,以應付自己發行的銀行券的持有人隨時提出的兌現請求,它損失的是這筆錢的利息;第二,應付兌現的金櫃一經變空,立即予以補充。

    一家發行紙幣超過國內流通所能使用的銀行公司,由於超額部分將不斷回到銀行請求兌換,所以必須增加在自己金櫃中經常保持的金銀幣數量,增加額不僅要和超額成比例,而且要按照較此更大的比例,因為銀行券的回來,其速度比超額部分的擴大要快得多。因此,這樣一家公司不僅應按被迫增加的這種營業的比例、而且應按更大的比例增加第一項開支。

    這樣一家公司的金櫃,和公司營業限於比較合理的範圍內相比,不僅應當充注得更滿一些,而且也必定空竭得更快一些,為了補充它,不僅要求作出比較劇烈的開支,而且要求作出比較經常的和不間斷的開支。從它們的金櫃中不斷流出的這麽大量的鑄幣,也不能在國內流通中使用。它是用來代替在國內流通中所不能使用的紙幣的,因此也不能在國內流通中使用。但是鑄幣是不能任其閑置的,所以必須以某種形態送往國外,以便找到在國內不能找到的有利用途;但是金銀幣的不斷輸出,由於增加了尋找新的金銀幣以補充空竭得如此迅速的金櫃的困難,必定會進一步增加銀行在這一方麵的開支。所以,這樣一家公司必須按強迫增加的業務比例,增加第二項開支,其幅度比第一項開支的增加更大。

    讓我們假設,某家銀行發行的全部紙幣等於4萬鎊,這是國內流通容易吸收和使用的,為應付隨時的兌現請求,在金櫃中必須經常保持1萬鎊金銀幣。如果這家銀行試圖發行44000鎊紙幣,超過流通容易吸收和使用的4000鎊,幾乎一經發出即會回到銀行。為應付隨時提出的兌現請求,這家銀行在金櫃中應當經常保持的金銀幣不是10000鎊,而是14000鎊。這樣,他不但從超過流通的4000鎊得不到利息,而且還要負擔不斷收集4000鎊金銀幣的全部損失,這些鑄幣一經送進金櫃便會立即流出。

    假如每家銀行公司都懂得並注意自己的特殊利益,流通中就決不會有紙幣過多的現象。但是每一家銀行並不總是懂得或注意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流通中常常是紙幣過多。

    由於發行大量的紙幣,其超額部分經常送回請求兌換金銀幣,英格蘭銀行在一連許多年中被迫鑄造的金幣每年達90萬鎊至100萬鎊,平均約為85萬鎊。由於這種大量鼓鑄,該銀行(由於在幾年以前金幣已處於磨損變壞的狀態)不得不以4鎊一盎司的高價購入金塊,隨後以一盎司3鎊17先令10 1/2便士的低價發行鑄幣,損失為這種巨額鼓鑄的2.5%至3%。雖然銀行不納鑄幣稅,並由政府負擔鑄幣支出,但是政府的慷慨並沒有完全阻止銀行支出的增加。

    蘇格蘭各銀行由於同樣的超額發行,全都不得不經常雇用代理人在倫敦收集金銀幣,其支出很少低於1.5%至2%。這種貨幣用馬車送回,運送人以0.75%或每百鎊15先令的額外開支作為保險費。這些代理人不能經常補充雇主們的空竭如此迅速的金櫃。在此種情況下,各銀行的辦法是,向它們在倫敦的通信銀行按照自己需要的數額開出匯票。當這些通信銀行隨後開出索還借款連同利息和傭金的匯票時,這些由於發行過度而陷入困境的銀行有時無法滿足這種要求,隻得向同一通信銀行或倫敦的其他通信銀行再次開出匯票;同一數額,或者說同一數額的匯票,有時就會這樣旅行兩三次以上,債務銀行總是要支付全部累積數額的利息和傭金。即使是那些從來不曾以過分不謹慎著稱的銀行,有時也不得不使用這種招致毀滅的手段。

    英格蘭銀行和蘇格蘭各銀行為續回在國內流通中無法使用的紙幣而付出的金幣,同樣也在國內流通中無法使用,有時以金幣的形式,有時熔成金塊送往國外,有時熔化後按每盎司4鎊的高價售予英格蘭銀行。從全部鑄幣中仔細挑選出來送往國外或熔成金塊的,是那些最新、最重、最好的鑄幣。在國內,當其保持鑄幣形態時,重幣並不比輕幣更有價值。但在國外,以及在本國熔化時,重幣就更有價值。英格蘭銀行雖然年年大量鼓鑄,卻驚奇地發現,每年的鑄幣缺乏還是同前一年一樣;每年雖有大量的良好新幣從銀行發行,鑄幣的狀況不是變得一年比一年更好,而是變得一年比一年更壞。每一年他們都發現不得不鑄造和頭一年同一數量的金幣;由於金塊價格的不斷上升,以及鑄幣的不斷磨損和剪鉸,每年大量鑄造的開支就變得一年比一年大。必須指出,英格蘭銀行為給自己的金櫃供應鑄幣,也間接地不得不為整個聯合王國供應鑄幣,鑄幣是經常以各種方式從所有銀行的金櫃中流出的。因此,為蘇格蘭和英格蘭紙幣的過度發行提供支持所需要的鑄幣,因過度發行紙幣造成的王國鑄幣的缺乏,英格蘭銀行均不得不供應。蘇格蘭各銀行為自己的不謹慎不小心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但是英格蘭銀行不僅是為自己的不謹慎,而且也是為幾乎所有蘇格蘭銀行的更大得多的不謹慎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價。

    聯合王國兩個地區的某些大膽設計家的貿易過度,是造成紙幣超額流通的最初原因。

    銀行可以適當地向一個商人或任何一種經營者墊支的,不是他從事貿易的全部資本,甚至不是這種資本的大部分;而隻是他不得不保持不用、作為應付不時之需的那一部分現款。如果銀行墊支的紙幣從不超過這個價值,它就決不可能超過在沒有紙幣時必然在國內流通的金銀幣的價值,它決不可能超過國內流通所能容易吸收和使用的數量。

    當一家銀行向一個商人貼現一張由真實債權人向真實債務人所開的真實匯票時,這張匯票一到期便會由債務人真實支付,銀行向他墊支的隻是他必須保留不用作為應付不時之需的現款的價值的一部分。匯票到期後的兌付,就向銀行償還了墊支的價值,連同利息。如果銀行隻同這種顧客做生意,它的金櫃就像一個水池,雖然有一股水流不斷地流出,同時也有一股水流不斷地流進,流量彼此完全相等,因此,不需額外的關心或注意,水池總是保持相等的或接近相等的充滿。不需要作出多少開支,甚至完全不需要作出開支,去補充這家銀行的金櫃。

    一個不從事過度貿易的商人,即使沒有票據要貼現,也常常需要保持一定數量的現款。當一家銀行除了貼現他的票據以外,還在這種場合給他開設現金賬戶,按蘇格蘭銀行業的寬鬆條件,接受他用隨時出售貨物得到的貨幣分期陸續償還,這就完全免除了他保留一部分現款以應不時之需的必要性。當這種需要實際發生時,他用自己的現金賬戶就足以應付。可是,銀行在同這種顧客往來時,應當十分留心地觀察,看在一個短時期(例如四個月、五個月、六個月或八個月)內,它通常收到的償還數目是否和它通常墊支的數目完全相等。如果在這樣的短時期內,某些顧客的償還數目在大多數場合和銀行墊付的數目完全相等,它就可以放心同這種顧客往來。在這種場合,雖然從銀行金櫃經常流出的水流量很大,但是經常流入的水流量也至少是同樣大,所以,不必特別留心或注意,金櫃就會總是同等地或接近同等地充滿,不需要有任何額外的開支去補充它。反之,如果某些顧客的償還數額通常大大少於墊支數額,銀行就不能放心和這種顧客來往,至少是在這些顧客繼續這樣行事的時候。此時從銀行金櫃不斷流出的流量必然大於不斷流入的流量,若不是用大量的繼續不斷的開支去補充,金櫃不久就會完全枯竭。

    因此,蘇格蘭各銀行公司在長時期內就非常留神地要求它們所有的顧客做經常的正規的償還,而不願同任何不從事它們所稱的經常的正規的作業的人往來,不管他的財產或信用如何。由於這種留神,它們不但幾乎完全節省了補充金櫃的特別開支,而且還得到了兩種很大的好處。

    第一,由於這種留神,它們能對自己債務人的興盛或衰落狀況作出某種大體判斷,除了自己的賬簿所能提供的以外,不必去尋找其他的證據;凡是在大部分時間內作正規的或不正規的償付的人,他的境況就是興旺的或衰落的。一個向半打或一打債務人貸出自己的貨幣的私人,他自己或他的代理人可能要經常地留神地觀察他們每一個人的行為和狀況。但是一家銀行公司也許向500個人貸款,注意力又經常為非常不同的目標所占據,除了自己賬簿所能提供的以外,對大多數債務人的行為不可能獲得經常的信息。在要求所有顧客做經常的正規的償還時,蘇格蘭各銀行或許考慮到了這種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