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開元禮》中,對後土的守墓作用作了介紹。人們在造墓、下葬、遷葬等喪葬禮俗中都要在麵向墓地的右方上位上臨時設後土神位,告請後土,祈允開工。保佑工程順利進行並造好墓地以及下葬平安。到了宋代,清明節上墳時先要禮拜後土神,然後再行掃墓,祭祖禮成後,還要再拜謝後土。

    後土神的神位在墓的左上方,即人對著墓時,在人的右手方。清代習俗常把一塊刻有“後土神”或“祀神所”字樣的石碑豎在那裏,碑高約二尺左右。有些還有山神、龍神、福神之類的文字。陝北習俗中有用一根六棱柏木,長一尺左右的木棒,稱做“神樁”豎在墓的左上方。

    祭祀後土一般請有學問、有地位的人來主持,擺上葷素祭品後跪拜。祀畢,燒掉祭文、紙錠,祭品仍用作祭祖。有的還舉行“點主”儀式,即請有福運之人,或是有學問、有地位之人,在牌位的上下點上紅點,然後再在紅點上點一墨點。“點主”時也要上祭品,奠酒並禮拜。此法是為了給子孫祈求好運。

    祭祀完畢,亡者家屬要把帶來的五穀種子撒在墓上,但要留一部分,分給每個人,並帶走一小塊墳土,以祈求五穀豐登。

    陰間土地

    按照民間說法,勾魂的無常鬼將人的魂魄勾走以後,押解著這個鬼魂先到當地土地爺那裏去報到,注銷了這個鬼魂在人間的戶口以後,再依次押解到當地城隍、上級城隍、東嶽大帝處做過上報交代後,再到地獄中十殿閻王那裏按照其生前的善惡比例進行不同的處理。所以,土地在陰司官僚機構中,雖然官職不大,卻是不能缺少的。

    由於土地兼管著為死去的人注銷戶口,所以,他是預知亡者情況的,但他是不能泄露出去的。土地的地位有點像人間的地保、保長,但土地絕對沒有保長那種狗仗人勢、欺壓良善、奸詐卑鄙之行為,多是忠厚善良的長者形象。

    袁枚在《子不語》中記載了一位土地為了救助生前好友的老母不受雷擊,而自己卻遭到了“天譴”。他是一位舍身救人的土地。

    池頭夫人,血河大將軍

    據《玉曆寶鈔》載,有下列行為者,死後將被打入“血池地獄”。

    一、無論男女,生前喜好宰殺禽畜,並在宰殺時將血濺到廚具、灶台、神廟、佛堂、經典書章、字紙以及一切祭祀器皿之上者,在各地獄受諸般酷刑後,打入血池地獄。

    二、虐待奴婢仆人,毆打出血者,入此地獄。

    三、男女交歡,不顧神前佛後,或不忌日辰(陰曆五月十四、五月十五、八月初三、八月十三、十月初十,共五日),犯禁做愛交媾者,入此地獄。

    四、產婦難產而死,或產後不滿二十日便身近井灶,或將洗完的內褲晾曬在高處和人們通過的道路上空,或產後殺死自己愛吃的雞鴨等家禽,都要打入此地獄。

    人們給這座“血池地獄”配置了一位“典獄長”叫“池頭夫人”。舊時,婦女在生產時,都要向這位夫人祈禱,特別是遇到難產時,更要向她祈求,希望得到她的拯救與寬恕。即便幸免於難,也因為擔心將來死後被打入血池地獄而受苦,仍要到池頭夫人那裏去許願。

    這些觀念的產生與《血盆經》有關。《血盆經》又叫《女人血盆經》、《佛說大藏血盆經》。它主要講婦女在生產時,流出的汙血,弄髒了土地河水,善男信女們誤用此水煎茶供奉諸聖,得罪了神佛。於是就把她們打入了血池地獄,整日披頭散發,長枷鎖手,在地獄中備受著種種刑罰。

    如何才能解脫此厄呢?隻有產婦的兒女們信佛誦經,持“血盆齋”三年又六十天,最後還要請眾僧作“血盆勝會”誦《血盆經》,產婦鬼魂才能脫離苦海超升佛地。《玉曆寶鈔》中亦稱:“陽世能有親屬立願,代為戒殺,買命放生,數足之日,齋供神佛,禮拜血汙經懺,方可超脫其苦”。“血汙經懺”即《血盆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