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門天王在唐代轟動一時是不空和尚大力宣揚的結果。不空所譯《毗沙門儀軌》的尾題上載有上麵的傳說,此事不可能為真,但唐玄宗寧肯信其有也不去否認,並以此來標榜自己得到了天王的相助。遂即下令“諸道州府城西及營寨並設其像”供養,佛寺亦敕在別院安置。在這以後,毗沙門天王又被軍旅視為保護神,在城樓、軍營都建有天王廟、天王堂,甚至在軍旗上也畫上天王像。以致當時世俗間的文身也常被刺刻上天王像,認為這樣會得到“神力”。這一俗信是有其來曆的,唐憲宗元和年間,成都有一個出了名的地痞,叫趙高,他最愛打架鬥毆,為非作歹。犯事後被捕捉歸案,獄卒們欲杖其背,但是他滿背刺有天王像,獄吏一見,便不敢動手了,遂將他放出獄籠。趙高憑著一身天王像,放出歸家後,更是橫行鄉裏,成為當時的一大禍害。可也有人偏不信這個邪,節度使李夷簡聽說此事後大怒,派人把趙高抓來廳前,命差人手持三寸粗的大棒,一頓臭打之後,趙高被打了個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死了。

    毗沙門天王在宋代達到極顯程度,天王廟在諸軍寨中皆有。毗沙門天王信仰到了元明時期漸衰,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化的托塔李天王了。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裏,四大天王被徹底漢化了。書中說:四大天王原本是商朝佳夢關的魔家四將,他們奉命抵抗周武王大軍,因助紂為虐,最終送了性命,後來被薑子牙奉命封神時,封他們為四大天王,守護佛地。

    那位拿琵琶的叫魔禮海,隻要撥動琴弦,就能使周軍橫屍遍野。拿寶劍的叫魔禮青,“人逢此刃,四肢成為齏粉”。拿錦囊的叫魔禮壽,囊中藏有花狐貂,花狐貂兩肋生翅,一旦放出,能“食盡世人”。拿寶幡的叫魔禮紅,手中之幡名“混元傘”,此傘撐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但在《西遊記》中,四大天王是被玉皇大帝派去鎮守南天門的。如來佛居住的靈山聖境,雷音寺寶刹前,另有四大金剛把守。

    四大天王在中國寺廟裏不僅形象被徹底漢化了,就連打扮也成了中國古代武士的樣子,而且將四位天王賦予了中國式的寓意,《封神演義》中說,薑子牙奉了元始天尊之命,敕封魔家四兄弟道:“今特敕封爾為四大天王之職,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職,永修厥職,毋忝新綸。

    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

    廣目天王,魔禮紅掌碧玉琵琶一麵,職調。

    多聞天王,魔禮海掌管混元珍珠傘,職雨。

    持國天王,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

    其中廣目天王與持國天王兩位的法寶與通行說法正好相反。

    清翟灝在《通俗篇》中說:寺內四大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四字。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龍者,順也。風調雨順又暗示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橫眉怒目,凶猛威武的佛教護法天神被中國老百姓們賦予了十分美好的理想寄托,表現了我國民族傳統心理。

    隻要有寺廟就有四大天王像。他們都被安置在天王殿中,中央是彌勒佛,四大天王分列兩邊。

    哼哈二將

    哼哈二將是佛教的護法神,也是寺院的“門神爺”。他們二位是怎麽成為佛教門神的?有如下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他們手中的金剛杵是古印度最堅固的兵器,他們二位是警衛佛的夜叉神,所以,又將他們稱做“執金剛”。傳說,佛(釋迦牟尼)常有手執金剛的五百個隨從侍衛跟在身邊,其中最重要的侍衛叫“密跡金剛”,是五百名侍衛的隊長。

    密跡金剛原是法意太子,他曾發誓說,皈依佛教後,要經常親近佛,願做一名金剛力士,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這也就是他的名諱“密跡”的來曆。於是,這位隊長就擔當起把守寺院第一道大門的重任。最初的金剛力士也就隻他一位。這樣,很不合乎中國傳統的“對稱”和“成雙”的習俗。於是,人們又增加了一位,使他們一左一右,對稱地站立於山門殿的兩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