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龍華彌勒祖,龍華相會願相逢。

    燃燈佛後有釋迦佛接續傳燈,

    釋迦佛後有彌勒佛接續傳燈,

    彌勒佛後有天真老祖接續傳燈,

    天真問誰人接續?

    有三宗五派九杆一十八枝領袖頭行,

    開言弟子,都會接續傳燈。

    還有一種通行的說法,認為過去佛是迦葉佛。但這個迦葉佛與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迦葉(全稱“摩阿迦葉”)不是一人。迦葉佛是過去七佛(據《長阿含經》卷一載:釋迦牟尼前有六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加上釋迦牟尼,通稱“過去七佛”)中的第六佛,他也是釋迦的前世之師,也曾預言釋迦將來成佛。他的塑像常騎一獅子。

    依地域劃分的橫三世佛指的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娑婆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是“堪忍”的意思。堪者,可也,能也,所以,“堪忍”就是“能忍”。娑婆世界也叫“堪忍世界”。這是釋迦牟尼進行教化的世界,其實指的就是現實世界。它有兩重含義,一是說,在現實世界裏充滿了不堪忍受的苦難,眾生罪孽深重;二是說,佛和菩薩在這個世界裏“堪忍”勞累,任勞任怨地進行教化,表現了他們的“無畏”與“慈悲”。

    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經》中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是梵文的意譯,又叫藥師琉璃光佛,藥師佛,大醫王佛,醫主善逝。《藥師經》中說,他曾經發下十二誓願,主要的有“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之願,“轉女成男”之願,“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願,“使饑渴眾生得上食”之願,“使貧乏無衣服者得妙衣”之願。總之,他能夠滿足眾生的一切欲望,解除眾生的一切痛苦。使眾生吃好,穿好,沒病沒災,高高興興。不過,他雖名叫藥師佛,但在十二誓願中沒有給人看病抓藥的內容,隻有“除眾病”的願望,而且是他全部理想中的一小部分。他之所以被人們尊為藥師、醫王,也就因為有這一內容。

    藥師佛除了在大雄寶殿內與釋迦、彌陀合祀外,還有專門的“藥師殿”、“藥王殿”。殿內正中為“藥師三尊”,即藥師及其兩脅侍,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兩旁還列“藥師十二神將”。

    民間有把藥師當做消災祛病的藥王來信奉的。在佛寺中,有專門施藥治病的藥王、藥王二位菩薩,他們與藥師佛不是一回事。

    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我國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他的左脅侍是觀世音菩薩,右脅侍是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

    漢化了的藥師佛、釋迦佛和彌陀佛的神像差不多,要區分他們哪位是誰,要根據他們的位置來確認。他們在大雄寶殿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中間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左右脅侍分別是文殊和普賢;左側是藥師佛,他的左右脅侍是日光、月光兩位菩薩;右側是阿彌陀佛,他的左右脅侍是觀世音、大勢至兩位菩薩。按照大雄寶殿的方位而言,釋迦佛的左側是東方,是東方淨琉璃藥師佛的領地;右側是西方,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領地。另外,三佛的手勢也不相同。藥師佛常作一手持缽,一手持藥丸狀。阿彌陀佛常作兩手相托或兩手交叉,兩大指對頂的“手印”,有的掌中還有蓮台,為接引眾生的姿勢。

    東方三聖

    古人把美好希望寄予東方或西方,而不寄予南方或北方。這與古人對太陽的崇拜有關。太陽每天東出而西入,它光芒萬丈,耀眼炫目,給人以溫暖,使萬物茁壯生長。太陽象征著生命,象征著光明,象征著幸福。它從東方升起,落入了西方,這就使古人產生了一種遐想,想象中,認為東方和西方這兩個太陽生活的國度裏一定是一個美麗的天堂,所以,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東有蓬萊,西有王母的瑤池仙境,那裏都是神仙們生活的地方。

    古人對蓬萊和洲這樣的仙境進行描述說:“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裏”,周圍是大海,“其山高下周旋三萬裏,其頂平處九千裏”,山上的“台觀皆金玉”,“禽獸皆純縞”。殷商時期和古代那些崇拜太陽的東夷民族都把白色看成是尊貴的顏色,所以,他們也崇尚白色的禽獸,才為那些禽獸披上了“純縞”之色。他們又想象出在那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見《列子·湯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