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若遇幹旱之年,人們一般采用許願、領牲的方法來祈求上蒼降喜雨。萬一不行,就抬神樓向龍王祈雨,祈雨時有禱告詞,開篇第一句就是“旱魃為虐”,可見,陝北民間也將旱象歸罪於這位天女魃了。但在陰雨時用來掃天晴的這位娘娘人們卻不將她與魃聯係在一起,故而,“旱魃為虐”是天女之為禍,掃天晴則是娘娘之益民。

    床神

    人們的生活起居離不開床或炕,所以,對床神或炕神也要進行祭祀。這一習俗與民間信仰井神、灶神和門神習俗是相同的。

    祭祀床神之俗由來已久,早在宋代就有此俗。詩人楊循吉在《除夜雜詠》詩中說:“買糖迎灶神,酌水祀床公。”這位“床公”就是床神。這一說法表明,祀床神與接灶君是先後進行的禮儀,但床神的神位太低,隻需一杯茶水作祭品就足矣了。

    舊時,祭床神之俗不僅在民間流行,而且在皇宮內也信仰此俗。宋人曾三異在《同話錄》中說:翰林崔大雅在翰林院值班,忽然皇上降下聖旨,讓他馬上寫一篇《祭床婆子文》。崔翰林接旨後,“惘然不知格式”,他連夜趕到周丞相家去討教,周丞相告訴他,可以套用民間格式來寫,如:皇帝遣某人致祭於床婆子之神曰,汝司床簧,雲雲。崔大雅如此照搬交差了。

    民間俗傳,床婆子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這叫做“男茶女酒”。(見《清嘉錄》)祭床神時,要置備酒茶糕果於寢室,祈“終歲安寢”。祭祀床神的時間各地不盡相同,有在除夕夜裏接灶君神回宮之後,接著就是祭床神。有的則是在上元日後的一日,即農曆正月十六日舉行祭床神之儀。

    在祭床神習俗的影響下,有些地方出現了“安床”習俗。一般是在婚禮之前的幾天,要在洞房裏安放新床,在安放新床時還要依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窗向、神位等來確定婚床的位置,忌諱與桌櫃衣櫥相對。安床還要選擇吉日良辰進行。安床的當晚還要行拜床母之儀。在婚禮中禮拜床神是希冀床神保佑新婚夫婦從此如魚似水,如糖似蜜,姻緣美滿,日子和美。

    舊時,不但新郎新娘在入洞房後要拜床神,就連婦女生孩子,兒童出疹都要拜床公床母。產婦順利產下孩子後,要在產房裏設置床母神位來祭拜。以感謝她保佑母子平安。舊時的北京是在孩子生下以後的第三天,即“洗三”日以糕點來祭床神。

    一般的祭床神大多在年底,但也有在每月初一、十五羅列一些飯菜在床上,以孝敬床公床母,祈求他們保佑平安。

    床神在南方又被稱做“公婆母”,他們在母親的心目中說是兒女的保佑神,因此,不僅母親要祭拜床神,而且還要抱著嬰兒一齊跪拜,孩子十五歲之前,都是母子同拜。

    床公床母是沒有塑像和畫像的,一般是在床頭上擺上一隻插著焚香的粗瓷碗,這就是“公婆母”的神位了。

    我國古代一般將神明附會給一些名人,那麽,床公床母又是誰呢?有一種說法是周文王夫婦。床公床母還有自己的“官名”,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的西配殿叫廣嗣殿,裏麵供的都是送子娘娘和子孫爺,主神叫“九天監生明素真君”和“九天衛房聖母元君”,這就是床公床母。

    舊俗認為“多子多福”、“兒孫滿堂”是幸福家庭,所以人們對子嗣問題看得很重。一些求子者,特別是想祈求多子者,經常禱告於床公床母——周文王夫婦,這是為什麽?

    周文王名叫姬昌,是周王朝的奠基人,他活了九十七歲。《封神演義》第十四回中說姬昌原來有九十九個兒子,後於燕山收養了雷震子,湊成百子之數。所以民間將周文王夫婦看成是“多子多福”的楷模,將他們兩個供為床公床母的目的就是為了祈求多子。

    月光娘娘

    月神是我國民間流行的民俗神之一。月神又叫“太陰星主”、“月姑”、“月宮娘娘”、“月娘”、“月光菩薩”等。

    拜月神習俗由來已久,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因為古人對月亮的盈虧現象持有很大的好奇性和神秘感,月球表麵的不規則黑斑又誘發了人們的種種幻想。在漫長的黑夜中,月亮給人們帶來了光明,夜空裏最明亮的天體就是月亮,所以人們又將月亮稱做“大明”,並與太陽並稱。如,漢字“明”就是一個會意字,即“日月為明”。月亮以它的光明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便利,人們也就很自然地會喜歡月亮和崇拜月亮。

    古人對月亮的崇拜與生育有關。

    遠古時期的人們發現,月亮由朔到望,再由圓到缺,需要經曆二十八天的周期。女性們又發現自己的信水(即經水)也是二十八天為一個周期,遂將信水與月亮聯係起來,稱之為“月水”、“月信”、“月經”。但古人是無法認識和解釋月亮與信水之間的關係的。也沒有認識生育與這些現象之間的關係能力,在漫長的時期裏,誤認為女性的月經與生殖直接相關。他們也從直覺中發現,女人有了月經才能懷胎生育,懷孕後,經血中止。分娩後,月經又恢複;女人閉經後,就失去了生育能力,遂認為人是由經血生成的。在這種觀念下,古人為了多生育子女,男女同房時特別注重在婦女的經期進行。《聊齋誌異·林氏》中就寫有“落紅”之日,是同房交而得孕的佳期,“每值落紅,輒一為之(交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