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神的另一種說法是殷郊。他是殷紂王的兒子。說他生有三頭六臂,青麵獠牙,發似朱砂,臉有三目。手下兩員大將,一名馬善,一名溫良,這二位將軍也都是三隻眼睛,二將合稱為“馬善溫良”,殷郊被附會為馬神或許與此有關,因為各地馬王廟裏的馬神像與此相似,多為紅麵多須,武將打扮,凶猛威武,長有四臂,手執刀槍劍錘,身披鎧甲,長有三目,一目豎立額際,這正是民間“馬王爺三隻眼”的說法。從星體衍化來看,那位馬王爺沒有三隻眼的說法,從金日□被奉為神以後,也沒有三隻眼的說法,唯有殷郊有此說法,隻是少了兩條臂。後來,雖然殷郊被薑子牙封為值年太歲,另有所用,但民間仍將其視為馬王爺,他的形象也被一直流傳下來,成為馬王爺的標準像。

    馬王神廟的對聯是:

    躥山跳澗,如履平地;

    追風趕月,日行萬裏。

    另有一副曰:

    上山敵猛虎,下海鬥蛟龍。

    到了清代,馬王風俗興盛不衰,並且規定,農曆六月二十三日是馬王的祭祀日。《北平風俗類證·歲時》中雲:“凡營伍及武職有馬差者,蓄養車馬者,均於二十三日,以羊祭之。”這一天,馬車夫們可以向乘坐者漫天要價,美其名曰:“乞福錢。”

    窯神

    窯神是伴隨著陶器的發明產生的一種民間信仰。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先民們已學會了陶器的製作,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最初的燒陶業是在露天中進行的,以後才有了專門燒製陶器的陶窯。在燒陶的基礎上,又逐漸發展到燒製磚瓦瓷器等,並有專門的建築,稱為磚窯、瓷窯等。窯工們為了紀念和感謝陶瓷業的行業神,並希望得到他們的福佑和禳災,故而建起了許多窯神廟供奉窯神。

    窯神廟中供奉的窯神多至七八位。據清朝鹹豐二年(1852)陝西耀州窯《重修陳爐鎮西社窯神廟四聖祠並歌舞樓碑記》中雲:“以舜為主,配享者老子、雷公”,可見,這三位是窯神廟的主神。

    舜是傳說中五帝之一,炎黃聯盟部落的首領,人們將他視為陶神,據說是因他“昔者舜耕於曆山,陶於河瀕”。(見《墨子·尚賢》)與《世本》中所雲“神農(即炎帝)耕於陶”很相似。

    老子被道教奉為祖師爺,號“太上老君”。道教以煉丹為修行宗旨,所以要用火,於是,窯工們把擁有“八卦爐”的李老君也視為窯神了。另外,燒窯需要大量的土,土又被太歲所管,弄不好會惹惱太歲,俗話說:“太歲頭上動土”,是膽大妄為的事情。窯工們把李老君請來作保護神,因為李老君是神仙的頭,道德天尊麽,他能管住太歲,窯工們在取土時有太上老君在,太歲也就無可奈何了,窯工們也就百無禁忌,沒有任何顧忌了。民間故事《李老君鬥太歲》說的就是李老君保護窯工的神威。

    雷公是與風雨有關的神。古時燒窯因條件所限,一切全憑氣候來決定陶瓷的質量,因此,窯工們祭祀雷神是祈求他的恩賜,有個好天氣,能多產出好瓷。

    窯神廟中除了舜王、老君和雷公三位主神外,還有四位小神,即山神、土地、牛王和馬王。土和山是燒製磚瓦陶瓷的原料來源,沒有了土石,窯工們便斷了生計。所以要祈求山神和土地。牛馬是運輸原料的畜力,將牛馬奉為神,是對勞動工具的依賴而產生的崇拜。窯神廟正位上供著三位主神,兩側則是四聖,即土地、山神、牛王、馬王。窯神廟的對麵常建有戲樓。每年農曆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舉行祭祀窯神儀式。這一祭祀活動又被稱做“鬧窯神”,要大鬧三天,唱戲歌舞,還要大吃大唱。

    除了磚瓦陶瓷行業有窯神廟外,煤窯行業也有窯神廟。但有所不同。如北京門頭溝煤炭區,舊時的民間藝人在祭祀窯神時唱道:“櫃房好比金鑾殿,拔道(煤窯口)如同佛爺龕,龕裏頭供著神三位,山神、土地、窯神在中間。諸位要認識祖師相,頂燈、拄鎬、倒掛著一串錢。”

    煤礦窯神有多種,有的是文官像,神態溫文爾雅。有的如同武將,麵目凶猛,頭戴冠巾,身披鎧甲,內著黑袍,十分威武。兩側的侍童分別手持燈盞、酒瓶等物。礦工們還常買來木刻的窯神紙碼,供在家中,祈求平安。

    煤礦祭祀窯神在臘月十七日,有的在臘月十八日。屆時,在窯口擺兩張大的八仙桌,上麵放上供品,祭品一般是整雞、整豬,豬脊梁上要留一小撮鬃毛,並梳成小辮,上插紅色紙花。窯主先燒香叩首,舉行祭祀禮儀。禮畢,擺豐盛酒席以招待窯工。並且什麽人都可以入席吃喝,如過路人、叫花子等。席畢,給窯神唱大戲,叫做:“恭慶窯神,同行演戲。”

    山神

    山神信仰是緣於虎狼為患。陝北民間將狼視做山神爺的“狗”。

    山神信仰並不一定在每座山頭上都要立一座山神廟。山神所管轄的區域如同世間的行政區劃一樣,所以,一般是在類似行政區劃的鄉、村或一方山地上立一山神廟,以供人們祈禱,求山神保佑一方的平安。立山神廟的宗旨是用以鎮虎狼及猛獸的。如遼寧《海城縣誌》中所雲:“本境東部有山,供奉山神,以鎮虎狼及諸猛獸。然,專祀山神者甚少,多在七聖,九聖祠中。或曰:山中居民稱虎為山神爺,而立廟祀之。按:山神即山靈也,不專指虎而言。”這一習俗是將虎視做山神,或是山神的化身。陝北民間傳說中山神是一位白發銀須、和藹的老頭,在狼禍為患時,山神經常顯化成人身來教化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便可免遭狼的侵害。陝北民間認為,狼一般不吃人,它之所以要吃人是奉了上蒼之命來“收牲”的,所收之“牲”也是那些壞事做得太多,觸犯了上蒼,所以上帝命山神爺放出他的“狗”來完成這一任務。又說,凡被狼吃掉的人,山神必先將其化為豬、牛、羊、驢等形體,狼才會將他吃掉,否則是不吃的。這是一種因果報應。

    陝北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心地善良的小夥子去親戚家趕事情,路上遇到一位白發老頭,二人結伴而行。一路上二人拉話拉得很投機,什麽都說。小夥子有感於當時狼禍為患,吃了不少人。老頭卻說,狼不吃人,它隻是在人世上收牲。小夥子卻不能認同此說。快到親戚家時,二人來到村莊對麵的一座山頭,老人指著村中一戶人家對小夥子說:“你是到那裏去趕事情的。”小夥子說:“正是。”老頭說:“事情上沒有幾個人。”小夥子明明看見院內人很多,老頭卻說沒幾個人,便對老頭有些不滿。老頭拿出一副眼鏡讓小夥子戴上再看。小夥子戴上眼鏡看時,隻見桌上爬著很多豬羊雞狗,一張桌上僅有兩三個人,總管原來是一條老叫驢,在院子中央號叫著。小夥子將眼鏡摘下後,院子裏又全都是人,再戴上,又同前一樣。老頭說:“這回你明白了嗎?今天狼要在這裏收牲了,你還是回去吧。”說完,將眼鏡收去,倏然不見。小夥子明白了,老頭就是山神,帶著他的狗收牲來了。大概就是這一信仰下,人們產生了敬奉山神的信仰,因為虎狼及猛獸都是山中的野生動物,河有河神,土地有土地神,山也應該有一位山神,將山中的野獸管好,不要傷人,這就是人們信仰山神的初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