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靈氣就在於它能化生萬物,為人們提供了衣食之源,因此,人們敬重它對人類的貢獻,人們便用一副對聯讚頌他,對聯既詳盡,又準確,其聯雲:

    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

    後世人們又將天地稱做“天公地母”,就是說,天地萬物乃天生地養,天為父,地為母,天屬陽,地屬陰。人們又用一副數字對聯概括了天地的這一屬性,常常貼在天地神位前。

    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

    聯中的一三五七九是陽數,代表天;二四六八十是陰數,代表地。

    雷神

    雷神又被稱做“雷公”,是天上的一位懲惡之神。在民俗信仰中,他是剛正威嚴的象征。因為雷神有懲惡的功能,所以他的形象也就顯得十分威嚴。在雷州英榜山的雷神廟裏所供之雷神很有代表性。他頭戴冠冕,身著紅袍,左右列侍著天將。堂中還有十二尊小雷神,主管著十二個不同的方位。廟內還供電母、風師、雨伯。這位雷神儼然像人間帝王之相,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雷王,也將廟稱做“雷王廟”。

    雷州的這位雷王據說有一定的來曆。他的出世與哪吒有些相似。傳說在南朝時期,陳宣帝太建初年,雷州有一獵戶叫陳□,以打獵為生,膝下沒有兒女。他養著一隻九耳犬,非常靈異。如果要出獵時,就卜之以狗耳。一耳動則可捕一隻獵物,動耳多則可捕三四隻,最不行也可捕兩隻。

    有一天,陳□準備出獵時,見狗之九耳全動,以為是吉兆,便興衝衝出了家門。來到一叢樹林時,九耳狗在此地狂叫不止,陳□感到奇怪,進入叢林一看,原來有一隻大肉球。陳□覺得有些疑惑,沒有心思出獵了,抱著肉球回了家。剛一進門,屋外雷聲大作,肉球裂開,從中蹦出一個小兒來,左手有“雷”字,右手有“州”字。自此以後,常有神仙入室哺乳小兒。陳□為小兒取名“陳文玉”。

    陳文玉長大以後做了雷州刺史,在任時,多行善政,為民造福,死後有靈,鄉人立廟祀之,以為雷神。廟立後,每有陰雨天氣,人們常見電光雷聲自廟中發出。由於雷神在當地很有靈驗,宋元時期的皇帝們對其屢次加封王爵。廟曰:“顯震”,神曰“德昭顯王”,鄉民們用麻布造雷車、雷鼓獻於廟中。

    所謂雷車雷鼓與民俗信仰有關。最初,人們聽到天上發出的雷聲認為是神仙在天上擊鼓或是推動一部天車時發出的聲響。於是,人們便幻想出天上發出雷聲的神仙模樣。最先是將雷神幻想成一位龍身人首,腹部如巨鼓的樣子。後來,將其衍化固定為一位形如健壯力士,裸胸袒腹,背上長著兩隻翅膀,額上有三隻眼睛,麵赤如猴,下巴尖銳,手腳如鷹爪,左手拿著楔板,右手持槌,作欲擊之狀的形象。他身邊放著許多麵大鼓。雷神最突出的形體特點是猴臉與尖嘴,俗稱“雷公臉”、“雷公嘴”。《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是這副模樣。《封神演義》中的雷震子就是典型的雷公形象。說周文王在燕山遇雷雨時,撿得一個小兒,將其收為義子,取名雷震子,並交於終南山雲中子,在他身邊學藝。雷震子學藝成功後,吃了兩枚仙杏後,兩肋間長出一對肉翅來,並且“鼻子也高了,麵如青靛,發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齒橫生,生於唇外,身軀長有丈二”。飛騰時,兩翅招展,有風雷之聲。

    道教的神仙譜係中也有一位雷神,他是諸雷神的總管。道教在吸收了民間雷神信仰後,進行了改造,並且建造了完整的雷部神係。道經中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部之主宰神,下統三十六員雷神天君(或說二十四員天君)。諸天君中,比較著名的是鄧、辛、龐、劉、畢幾位元帥。據說這幾位天尊在行雷時,隻需用槌敲擊一下本部雷鼓,其他三十六麵雷鼓就會在三十六位天君的大槌下一起被敲響,發出轟鳴之響。

    雷公的形象有很多種,據《山海經·海內東經》中所雲:“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徐道的《曆代神仙通鑒》卷二中言雷公是“龍身而人頰,自鼓其腹而鳴”,就是由此來的。王充在《論衡·雷虛篇》中雲:“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椎,若擊之狀。其意以為雷聲隆隆者,連鼓相叩擊之意也。其魄然若敞裂者,椎所擊之聲也。其殺人也,引連鼓相椎並擊之矣。世又信之,莫謂不然。”

    幹寶在《搜神記》中雲:“扶風所現之雷神,‘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如獼猴’。”

    房千裏在《投荒雜錄》中雲:“嚐有雷民,因大雷電空中有物,豖首鱗身,狀甚異。民揮刀以斬,其物踣地,血流道中,而震雷益厲。其夕淩空而去。自後揮刀民居室,頻為天火所災。雷民圖雷以祀者,皆豖首鱗身。”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前集卷八載貞元年間宣州所現之雷神為:“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齧之。”此赤蛇應為閃電之象。

    張讀在《宣室誌》中輯佚唐代長慶時期蘭陵所見之雷鬼:“身盡青,傴而庳,有金斧木楔,以麻縷結其體焉。”

    五代時期的杜光庭在《錄異記》中載有潤州延陵縣茅山界元和間所見之雷神:“大風雨,墮一鬼,身長二丈餘,黑色而如豬首,角五六尺,肉翅丈餘,豹尾,服絳褌,豹皮纏腰,手足兩爪皆金色,執赤蛇,足踏之,瞪目欲食,其聲如雷。尋複雷雨,翼之而去。”

    洪邁在《夷堅丙誌》卷七中載揚州所見之雷鬼:“長僅三尺許,麵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襆頭,乃肉為之,與額相連。顧見人掩麵而笑。”《丁誌》卷八載南豐所見之“雷媼”(即雷公之妻):“發茁然,赤色,甚短,兩足但三指,大略皆如人形。”

    《元史·輿服誌》雲:“雷公旗,青質、赤火焰腳、畫神人、犬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持鑿,運連鼓於火中。”

    明人徐應秋在《玉芝堂談薈》卷二十引《獪園》雲:廣東某地所見雷神:“赤發猙獰,狀如獸,頭似獼猿,角肉翅青,手執綠玉斧。”又雲明太祖於某日雷雨時,恍惚見殿角有人,長三尺,青膚,肉翅,狀肖猴,兩目耿耿有光,向他稽首行禮,然後騰空而去。太祖乃下詔,減膳自省。又雲成化年間永州寧遠縣某產婦室中所現之雷神:“高尺有五,藍色,鷹嘴龍爪,而膊下有肉翅,如蝙蝠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