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門神以天官居多。這類門神像一般是頭戴紗帽,穿一品繡鶴朝服,或抱象牙笏板,或持吉祥器物,白麵、五綹美髯,一派雍容華貴模樣。天官門神大都貼於院內堂屋門上,以別於大門上驅鬼鎮妖的武士門神,含有迎福進財之意。

    文官門神中還有一對白須文官,據說是宋代的梁灝。《遁齋閑覽》中說:梁灝八十二歲才中了狀元,故而在民俗畫中把梁灝畫成了白須皓首的“狀元爺爺”的模樣。其實,這是一個誤會。曆史上的梁灝是北宋太宗時期的進士,狀元及第時才二十三歲。遼軍進攻河北時,他上疏清明賞罰,斬懦將,擢用勇武謀略之士。以後,梁灝知開封府,暴病而亡,年僅四十二歲。因民間不知其史,多用《遁齋閑覽》的說法,故而誤傳於世。不僅民間有此誤傳,就連舊時極為流行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中也有“若梁灝,八十二”之句,將梁灝塑造成了一位“大器晚成”的典型,與《三字經》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將梁灝作為門神來敬奉,大概是勉勵老人們一定要有進取心的意思。文門神畫中,還有“五子登科”者,上麵畫有五個舉燈、執戟和手拿桂枝的童子,用以寓意“五子登科”。這一典故出自五代時期竇燕山(竇禹鈞)教育五子,接連登科的事情。

    文門神大都與升官發財有關,祈福門神則與多子多福,福壽延年有關。但有時也將二者互相搭配成對。比如,天官(或狀元)門神,常與送子娘娘搭配,還有將喜神與和合二仙搭配的,以象征夫妻恩愛和睦。另有將劉海與招財童子進行搭配的,因為這二位都是小財神,這類門神尤其被商賈人家所看重。祈福門神中多含有深刻的寓意。比如天官門神中一般為兩位天官,其中一位左手舉盤,盤上置一壽石,石上升起一支毛筆,以寓意“壽比(筆)南山”。另一天官則是手托紅色蝙蝠或海水之類,隱寓“福(蝠)如東海”。有人將鍾馗也作為祈福門神。作為祈福門神的鍾馗像是身穿紅色官衣,頭戴烏紗,手執一笏,上有一桃一筆,取“必(筆)然長壽(桃)”之意。

    門神信仰在民間流傳,也在民間舞台上出現。明代茅維寫了一出《鬧門神》的戲。除夕之夜,新門神到任了,但舊門神不讓位,他們便爭吵起來,雖有鍾馗、紫姑、灶君和諸仙調停,他倆仍不聽勸。最後有九天監察使者下界來查辦,將舊門神及其仆從順風耳謫遣沙門島。

    人們貼門神是為了祈求平安,便將一些法力無邊的神仙也奉為門神,如,燃燈道人和趙公明等,但他們在後來被人們另有所奉,就從門神的行列中消失了。

    我國寺院的山門或天王殿的外廊所塑的哼哈二神實際就是寺廟的門神,但他們是對鬼神進行監察,是護法神。

    舊時的貼門神習俗是:如果門是雙扇的,就在兩扇門上各貼一位門神,俗稱“對臉兒”。這是因為兩扇門在開著的時候,兩位門神像是麵對麵的,故而稱“對臉兒”。如果是單扇門,或並貼二位門神像,或隻貼一位門神像。隻貼一位門神像的,俗稱為“獨坐兒”,畫像不同於二位門神的門神像。另外,有些地方把貼在後門上的魏徵像也叫做“獨坐”。

    門神鍾馗

    民間以鍾馗像驅鬼辟邪比秦瓊、尉遲恭要早。

    在古代,椎又被稱做“終葵”。從我國古代音韻的反切韻中可以讀出“終葵”就是“椎”的讀音。古人有以椎逐鬼之俗,認為椎(也就是終葵)有驅鬼辟邪的功效,從漢朝以後,都將門神名以終葵、鍾葵。到了唐代,有鍾馗此人出現以後,也有稱門神為鍾馗,但是,文字的字形雖然有了變化,它的發音和意義都是相同的,即都指的是“椎”,它的命名之義仍然取“終葵”能辟邪的意思。《魏書》中雲: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從這一記載來看,終葵辟邪是無疑的。

    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對終葵信仰的來曆曾做過詳細的考證,他認為,中國古代在進行驅疫逐鬼的大儺儀式時要揮舞一種棒槌,稱之為“終葵”。久而久之,終葵便成了驅鬼的象征。從魏晉開始,有人將終葵稱為“鍾葵”。北魏的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是山西上黨長治人,孝文帝時,為南部尚書,多次出使巡察,官至太仆卿、大司農。因堯暄字“辟邪”,人們為了辟邪,就將本名叫做“鍾葵”的堯暄奉為辟邪之神,鍾葵一名也就產生了,與終葵一並流行開來。後來竟然有人將“葵”字寫做“馗”,鍾馗也就產生了,但這一時期的“鍾馗”還是一個虛構的名字,自唐明皇的故事出現以後,鍾馗才成為家喻戶曉的神名。鍾馗也被道教奉為“祛邪判官”,又說他與“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同為混沌未開時黑白蝙蝠所化。

    唐明皇的故事講了什麽?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唐逸史》和宋代沈括的《補筆談》等書中所載,開元年間,唐明皇在驪山巡視校武,回宮之後有些悶悶不樂,便染上了瘧疾,躺下後,就昏沉沉睡了。唐明皇竟白日做起夢來,夢見一個小鬼一隻腳光著,一隻腳穿著鞋,腰間吊一隻鞋,別一把扇子,進來後,將楊貴妃的香袋和唐玄宗的玉笛偷走了,還在寢宮裏奔逐戲鬧。玄宗很是氣惱,大聲對小鬼斥罵。小鬼卻笑著說:“我叫虛耗,虛就是說,我在偷盜人家的財物時如同兒戲,耗就是能使人減喜添憂,把好事變成壞事。”玄宗怒不可遏,剛想招呼武士前來捉拿時,忽然看見一個巨頭鬼,頭戴一頂破帽,身穿藍色袍子,係著角帶,足登朝靴,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小鬼捉住了,先將小鬼的雙目挖出,然後將其折為兩段,就把小鬼吃下肚裏了。玄宗大驚,問道:“你是何人?”那巨鬼啟奏說:“我是終南山進士鍾馗,因武德中參加殿試落第,無顏見父老鄉親,就撞死在殿前的石階上。高祖聞訊,賜予綠袍厚葬,臣銘恩在心,因此幫聖上除去虛耗妖孽。”說完後,玄宗醒了,瘧疾也不知不覺地好了。玄宗高興極了,就讓吳道子依其夢中鍾馗形象畫了一幅畫。吳道子也確實身手不凡,猶如親臨玄宗夢境一般,畫得一模一樣。玄宗看後連連讚歎,並傳旨曉諭天下曰:“鍾馗力大無比,能驅魔鬼,鎮妖氣,全國百姓務於除夕之夜張貼鍾馗畫像,以辟邪鎮妖。”自此,鍾馗驅鬼之說流傳開來。後來,又有清人的《鍾馗斬鬼傳》、《唐鍾馗平鬼傳》對鍾馗的故事大加誇張,使其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民俗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位神明。清初張大複所編的《天下樂傳奇》中收錄了有關鍾馗的全部故事,成為鍾馗全書。在民間最有影響的要數《鍾馗嫁妹》,人們將它搬上舞台,至今仍是久演不衰,成為鍾馗故事的保留劇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