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法

    形勢法以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為要素,它的要求是龍要真,砂要秀,水要抱,向要吉。

    一、覓龍

    覓龍就是找龍脈,龍脈也就是山脈,包括山脈的走向,起伏變化。為何將山脈稱用龍脈,《管氏地理指蒙》雲:“指山為龍兮,象形勢之騰伏。”“借龍之全體,以喻夫山之形真。”中國風水學中所稱“來龍去脈”,“尋龍提脈”,“尋龍望勢”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龍脈又有分支,大小長短之分。幹龍,地域綿延千百裏,如《地理人子須知》中所雲:“以水源為定,故大幹龍則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以大溪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以田源溝洫夾送而已。”“觀水源長短,而枝幹之大小見矣。”龍又分陰龍陽龍,山脈由起點依順時針方向盤旋,則為陽龍,反則為陰龍。龍又分順道龍,逆道龍。幹龍與支龍方向一致,則稱順龍,反之則稱逆龍。以龍所處的區域而言,又有山野之龍,平岡之龍和平地之龍。平地可微辨體勢“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

    中國風水學中的“巒頭法”將山脈走向分為五勢。

    1.正勢,是由北向南的走勢。

    2.側勢,是由西向東的走勢。

    3.逆勢,逆水朝上的走勢。

    4.順勢,順水朝下的走勢。

    5.回勢,山首回顧於山尾的走勢。

    中國風水學又將山脈的起伏和形態分為九種,稱為龍態。

    1.回龍,山勢蟠旋而回頭舐尾的山勢,其像如同畫中的回頭虎。

    2.騰龍,山的形勢高峻聳立,如仰天之狀。

    3.降龍,勢秀而峭危,如從天降。

    4.生龍,勢拱輔而生動。

    5.飛龍,勢如雙翼開張而奮翔。

    6.臥龍,勢若蹲踞,安穩如虎屯象駐。

    7.隱龍,脈理隱約,但氣勢磅礴。

    8.出洋龍,形勢灑脫,騰躍欲出之狀。

    9.頷群龍,勢若依隨,如走鹿驅羊。

    龍又有八格或十二格之說。八格者:生、死、強、弱、順、逆、進、退。其中生、強、順、進為“四吉格”。十二格者:生、死、枉、福、鬼、劫、應、遊、損、揖、病、絕。

    吉龍是山脈圓潤秀麗,磅礴雄勢,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氣脈貫注,氣象萬千。

    凶龍是山脈無勢,破碎歪斜,勢弱力寡,樹木不生。

    覓龍在陝北民間俗稱“看山”,“看龍脈”。是對山脈的選擇。有山就有“氣”,就是要看山巒的生氣、來龍的深遠,奔騰遠赴的山勢,隻有這樣的山巒,才有“迎氣”和“生氣”。

    二、察砂

    《地理人子須知》中雲:“砂者,古人授受。以砂堆撥山形。因名山爾。”沙,砂相通,故而稱察砂。在風水格局中,“砂”指的是前後左右的群山。《青囊海角經》中雲:“龍為君道,砂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垂頭俯伏,行行無乖戾之心;布秀呈奇,列列有呈祥之象;遠則為城郭,近則為案為幾,八風以之而衛,水口以之而關。”中國風水中有“四神砂”的說法。被稱做“四神砂”的是《地理人子須知》中引《禮記·曲禮》注中所稱的朱雀、青龍、白虎和玄武。以前山為朱雀,後山為玄武,左山為青龍,右山為白虎為佳。察砂如《葬經翼》中所雲:“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如青龍蜿蜒,白虎馴俯,玄武點頭,朱雀翔舞。”以中國地理而言,在西、西北、北、東北四個方向有剛烈之風,風水學上稱之為大剛風,如果在這些方位上有山作為屏障,那是再好不過了。

    案山、朝山,被稱為穴前之山,統稱為朱雀。“近而小者,案山也。遠而高者,朝山也”。“近案貴於有情”,但“以端正圓巧,秀美光彩,平正整齊,環抱有情為吉”。而“遠朝宜高”,“貴於秀麗”,有“遠峰列筍天涯青”之勢,“穴前無山,則一望無際為前空”。“易野一望無際,有近案則易野之氣為之一收”。案山宜小而形美,如玉兒,橫琴,書筒,蛾眉,筆架,天馬,龜蛇,金箱,玉印,眼弓,席帽之類。朝山要有朝拱之情,異於眾山而獨秀,有如迢迢遠來,拜伏而至。另有兩水夾送,謂之“特朝山”,是最上格之山形。還有樂山,亦謂“樂砂”,是穴後襯托之山,乃“橫枕穴之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