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間以土葬為俗,立祖墳為定製。

    祖墳一般以三代者居多,亦有五代、七代、九代,甚至多達十幾代者。無論安葬多少代,均以單數為定製,不用雙數。

    祖墳若以三代為例,其點穴團塋以“梅花”形為主要形式,即陝北民間所說“父托子肩懷抱孫”,就是說,子墳於父墳的兩下側,孫墳在祖墳的中下方。這一形製來自《禮記》中所雲“君子抱孫不抱子”,也是民間所說“傳宗接代”的用意,即父輩是“傳”的這一代,孫是“接”的一代。這一形製在陝北已延續千百年了,所以,在喪葬禮俗中的“迎三代”即父、祖、曾祖三代。

    祖墳既是家庭的祭祖場所,也是對後人的一種表明,即人們從祖墳上就可以看出這一祖墳的開山祖有幾個兒子、幾個孫子,以此顯示出某一姓氏人家的人口興旺與衰減。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不論有多少子孫都要歸宗上去,所謂“葉落歸根”,“人老歸土”就是這個意思。人們為什麽要將該入祖墳的亡靈都葬上去,就是生怕有人說,這一開山祖隻有幾個兒子,而少了某些兒子,這樣就會給沒有入祖墳者的後人帶來不祥。

    在祖墳葬圓三代後,可以另請祖墳。墓室一般以土窯為主,舊時的墓葬很少,僅有一些富有人家用石料砌成墓室。近二十年來多以磚作墓室,磚大都用青磚。最近幾年來隨著機磚的普及,也有用紅磚為墓室者。使用青磚之用意是與古之“青廬”相吻合,紅磚一般不為所用,因廟門、廟牆用紅色,故而區別以用之。用磚砌的墓室民間稱“葬”,用“歸藏”之意,也有個別地方叫做“堂子”,其實,“葬”與“堂子”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用於“葬製”稱謂,堂子是用在“祭祀”禮儀中的。不僅如此,還有人將墳頭用磚砌成塔形,稱做“明堂子”,這就更錯了。自古以來,人們留著土墳頭的目的是後人於清明祭祖時給墳上添土,其意就是自古所雲“舊墳添新土”,以昭示著有後人在世,才能年年添新土。若砌成磚塔,一則添不了土,另則,磚塔為空門人所用,即沒有後人可為墳頭添上,所以才行塔葬。

    二〇〇五年五月份,國民黨主席連戰來西安為其祖母舉行祭奠禮儀,不僅其儀是中國祭儀的典範,而且墓葬形式也是中國葬製的典範。是值得人們借鑒的。陝北民間之所以出現一些不合禮俗的葬製,就是因為人們對古禮缺乏知識,又不善於借鑒合乎禮製的經驗,我行我素,泛濫成災的。

    喪祭禮製

    現時所通用的喪祭禮製是民國時期在舊的喪祭禮製的基礎上參以當時通行的,最合宜者為佐證形成的。對現今喪祭禮儀有很大影響。

    一、喪禮說略

    1.初終之後,將屍身安置正寢,出報喪條報告各親友,其具名處可用某某堂賬房。居喪者不必居名。

    2.屍裝,俗稱壽衣,或七件、或九件、或十三件不等。在職者,外衣用本職之製服,或者是禮服。無職者用袍褂,即長袍對襟馬褂。如果是婦女,其丈夫在職者,為禮服。無職者,用便衣。

    3.治喪各事,亦可照本鄉風俗行之。

    4.擇日開吊,訃告親友。

    5.吊喪人行脫帽三鞠躬禮。

    6.五服之親都用黑紗圍左臂。

    7.喪家孝服仍沿用舊製。

    8.妻媳子女,七日不修沐,不飾妝。也有蓄發百日者。

    二、喪禮儀節

    服色,仍依舊製。來賓則男子左腕圍黑紗,女子胸際綴黑紗結。

    吊儀、挽聯、挽幛、香花等。商埠有送花圈者(以鮮花紮成)。花圈非初喪所用之儀,宜於安葬時送之,這是因為花圈是用於安置在墓上所用之物。

    設奠,靈前供亡人照影一張,並陳列香花等件及親友所贈之挽聯、挽幛、香花等。

    禮節。1.奏樂,上花。2.獻花。3.讀祭文。4.向靈前行禮,三鞠躬。5.來賓致祭,一鞠躬。6.演說亡人事實。7.舉哀。8.奏樂,唱挽歌。9.謝來賓,一鞠躬。

    發引。1.檀香提爐。2.花盆(紙製亦可)。3.挽幛。4.挽聯。5.花圈。6.亡人照影。7.祭席。8.主人。9.靈柩。10.來賓及送葬者。

    新式喪禮在當時的通商大埠很是流行,因為它儀節不繁。但在內地仍以舊製為貴。

    三、成服設奠儀節

    在大殮的第二日黎明時設奠。也叫初祭,但喪祭曰奠不曰祭,祭屬吉禮,可奏樂,奠則不能。設奠要延請甲乙二人為讚,丙丁二人為祝。讚司讚禮,祝司奠獻。世俗通稱為“禮生”。禮生站立於靈案兩旁,甲丙立左,乙丁立右。唱讚如下:

    甲曰:啟帷行大奠禮。孝子匍匐出靈帷、起。就喪主位(立於靈案前。如果哀慟不能起立者,是直其躬也可。眾人鞠躬,孝子仍行稽首禮)。

    乙曰:有服者皆就位。序等,即按照親疏等級序立於孝子之後。

    甲曰:為喪主者上香,香由丙授予孝子,孝子執香一鞠躬。丁受之,插於香爐。

    乙曰:有服者皆鞠躬。

    甲曰:再上香。

    乙曰:再鞠躬。

    甲曰:三上香。

    乙曰:三鞠躬。

    甲曰:去□餘。□餘是□上所餘常食之饌,朝夕所供者,至時,命徹底去之,改陳奠品。為喪主者酬酒(即傾酒於地,以灌降也)獻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