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既畢,喪宴開始。

    有的在喪宴進行中,陰陽即開始灑掃,灑掃是驅除邪魔的儀式。所謂灑掃,是民間宗教借用日常生活中的灑水掃地以企清潔的生活方式,運用到民俗中來清除邪惡。灑掃時,一人持弓箭,一人用笤帚苗蘸清水蘸灑,一人端一碗五穀拋撒,陰陽先生在後相隨,手搖法鈴,口唱灑掃歌。灑掃歌簡單的僅有幾句,如:

    這把掃帚掃妖孽,掃得鬼邪顛倒顛,一掃鬼邪絕了世,掃帚掃迷及無邊,淨水五穀灑太平,吾奉太上老君命,急急如律令。

    從這幾句灑掃咒來看,有咒語偈言之玄機。另有灑掃詞:

    家當大事禮儀畢,告知空中眾神明,

    亡人入土已安寢,事主守孝要盡心,

    鬼魂生前有交往,情誼難忘曾相饒,

    生孝到處招鬼魂,鬼魂到處忘啟身,

    亡靈不要貪家業,趕赴靈台受封蔭,

    後人安寧得昌盛,親友不忘舊交情,

    亡靈快往空中行,急往神台有名分,

    各路神明歸位去,留得人間常清平,

    鬼神若不速離去,太上老君發敕令,

    灑朱砂,攝鬼魂,撒來五穀除邪惡,

    掃地淨,藏魔孽,掃除鬼祟杳無蹤,

    掃宅舍,清孽障,打入地獄十八層,

    法旨到時不速去,拘鬼送入枉死城,

    急急如律令。

    灑掃結束後,喪葬之儀全部結束。

    另外,在發靈之前要“起殃”。民間俗信認為,人死在什麽地方,其“殃”仍在什麽地方,不起殃,殃是不會隨著棺柩走,這樣,埋人僅僅是將人的屍體埋了,其魂魄仍留在人間,會成為孤魂野鬼,不能與地府中的先祖相會,更不能轉世,因此,必須行起殃之儀,將殃逼到棺柩之中。起殃須用魂幡招引,在民間俗信中,亡魂見了幡就會跟隨而來。無論起殃、發靈、招魂,人們都要避殃,所謂避殃,就是人背站著在殃要出來的兩邊,殃是走直線的,所以,隻要讓開一條路,就不會遭殃。起殃詞是:

    噦!仙有山,神有廟,各有神主顯神靈。人有精氣神三寶,依附在身便是人。人亡氣出便是殃,殃離人身無依附,空中飄蕩成孤魂,不受香火苦度日,神欺侮,鬼蹂躪,陽間世人不牽掛,陰間親人不收留,孤魂野鬼亂石灘,孤苦伶仃受煎熬,魂即殃,殃是魂,殃附魂魄能入主,今日遣發到屍身,日後能享後人祀。今日不去附屍身,定成野鬼實苦情。鬼欺神嫌人不敬,爛身傷體不轉世。今有太上老君發敕令,急附於魂隨身去,能成神仙離苦海。

    敕令,急急如律令。

    發靈之前,孝子們要先填充祭食罐。俗信認為,誰填了祭食罐,誰就是孝子,就能受到亡魂的庇護。如果沒有填充祭食罐,將來死後到了陰間也就見不到亡靈,因此也受不到亡靈的庇護。陝北民間將填充祭食罐看得和“守氣”一樣重要,既可表示對亡靈的孝心,又想得到亡靈的佑護。

    陝北喪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靈待客,一種是留靈待客。發靈待客就是將死者埋葬以後,從山上回來後喪宴開始。留靈待客是還沒有發引,喪宴就開了。無論留靈待客還是發靈待客都取決於下葬時辰。下葬時辰是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的生卒年月以及長子、長孫的出生年月日時以陰陽術推算出來的。現在留靈待客已很少見到,大都為了方便,早上行安葬之儀,安葬後開喪宴,宴後一些親友就可離去,俗話說:“客走主人安。”客人走了,喪家還有許多禮儀要進行,這是現行喪葬禮儀的主要原因。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