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前先由陰陽先生發咒並喝唱發靈詞,以咒迫使死者的魂魄隨著引魂幡到墓地以後進行安葬。由於各個陰陽先生隨師授業的不同,發靈詞亦各不相同,但大致有相似之處。其詞一般為:

    五行輪回,生長不息。青木生火,紅火生土,黃土生金,白金生水,黑水生木,相得益彰,綿長永世。五星高照,永呈吉祥,魁星居左,文章錦繡。太白居右,財源茂盛。永和在前,火德照人。誠心立後,行善為本。正心守中,神靈有應。亡靈升聚,立碑樹傳。今以和年善月吉日良辰,奉請尊靈起駕,陰陽合德,南無阿彌,救苦天尊,救亡靈永離苦海;西天引路菩薩,接引亡靈入天堂。登仙路,赴靈山,勤修煉,成正果,佑子孫,昌後人,福臨孝男賢女,蔭庇子孫萬代。亡靈從此無牽掛,後人自此無遺憾。將於駕鶴飛升時,孝男孝女以伏服禮儀,送亡靈登仙啟程,地戶永閉,天門常開。故顯考(顯妣)×公諱某一位(二位)亡靈,早赴仙境,成佛成仙,去無顧盼。今日今時,唯生魂上天歸仙班之良辰,急急如律令,嗚呼,去哉!

    根據這段發靈詞來看,唯急急如律令是咒語用詞,其他都是勸慰之詞,可見,亡靈不願離家,最後是由陰陽誘騙到墓地的。發靈時陰陽口念發靈詞,一手拿一把菜刀,一手捉一隻大紅公雞,用刀在棺柩上不時震擊,給亡靈以驚嚇,鬼魂是怕公雞的,公雞一叫,就會啟程,隨著魂幡去往墓地。發靈時有避殃的習俗。所謂“殃”就是人死以後屍體上還有一定的陽氣存在,這種陽氣一旦從屍體衝出,遇到活人,就會不利。避殃就是避開屍體陽氣的衝撞,如果避不開,與陽氣遭遇,就會染上大病或有大禍臨頭,所以,又俗稱為“遭殃”。有些非常貪家的亡靈,是不願離家的,陰陽才以法咒催促其動身,如急急如律令,這是太上老君的法令,任何鬼魂聽到此令後必須遵行,亡靈聽到此令,會暴怒而起,很有可能傷害於人,所以要避殃。公雞一叫,說明亡靈要動身了,發靈之儀結束。發靈之前,“土工”即普遍稱謂的“杠夫”已經將棺柩捆綁停當,隻聽陰陽急急如律令一聲發出,土工即將靈棚掀翻,意即不準亡靈再停於靈棚之內,馬上抬起棺柩,炮手鳴炮三聲,長孫扛起引魂幡,孝男孝女突然迸發哭聲,悲切切令人寒心,出殯開始。

    陝北舊時的出殯沒有“執紼”之儀,因為大都是八人扛抬著棺柩行進,不用靈車。後來有了用車出殯的,有送葬人參與拉車也不叫“執紼”。但有“扯生”之儀,即用一匹沒有使用過的白布(俗稱“生布”)綰於棺木之上,出殯行進開始時將其打開,綿延十餘丈或數十丈,孝男孝婦們手拄喪棍在生布下號哭行進。此俗的用意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孝男孝婦們用扯生之儀來表示對亡靈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扯”住不讓其撒手人寰。另一種說法是扯住亡靈,讓其福佑後人能生衍綿延。這時,有人將死者生前枕過的枕頭拆開,堆放在牆頭,將枕頭皮和蕎麥皮一起點火燒掉,大門口點燃火堆以送亡靈啟程。孝婦的娘家人為自己的女客行“收頭”之儀。一路上,長孫扛著引魂幡跟在鼓樂後麵,不時地將紙錢向半空拋撒,以買路通行。從靈棚抬起棺柩,在行進時,大頭在前,小頭在後,出得莊後,將棺柩調頭而行,中途不得停放,這也是古禮中“出祖有進無退”的禮製。出殯隊伍所經過的路途中,凡有人家處,都點燃火堆,一則為亡靈送行,另則以此避邪。

    到達墓地以後,孝子們先行圍墳之儀,即繞墓左右各轉三圈,有的地方抬柩繞轉,然後將墓坑作一番清理,最後行“熗葬”之儀。“熗葬”是在一張鐵鍁上倒青油少許,在火上烤熱,在墓葬裏熏熗。此儀的用意是死人與活人是一樣的,用油熗葬是表示這裏又有“人”居住了。再就是落葬,陳列冥器,最後再將墓坑打掃一遍,埋葬之儀開始。當墓口將要被掩埋時,陰陽先生舉引魂幡開始招魂。招魂詞一般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