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禮記·王製》所雲:“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懸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二事。自天子達於庶人,喪從死者,祭從生者,支子不祭。”禮記的這段製規所雲,就是天子死後七日,才移置其棺於殯宮,七月以後才舉行葬禮。其空出的時日是以備遠道的人前來奔喪。諸侯則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則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這是因為,地位越低,交遊的範圍也越窄狹,所以參加喪葬的人也就少,是不需太多時日的。埋葬庶人,但懸而下棺,不用引紼。埋葬之事也不因下雨而停止。埋葬之處不堆土為墳,亦不植樹。三年的喪期,自天子通於庶人,喪期之內,不做居喪以外的事情,也是自天子通於庶人,沒有什麽兩樣。喪事的禮節應依死者的身份地位而行之,至於祭祀之禮,則以主持祭祀者的身份地位行之。不是嫡係的子孫,不能主持祭禮。

    墓地的站位

    參加葬禮的人到達墓地以後應當如何站位?《禮記·檀弓下》中雲:國子昭的母親死了,問子張說:“出葬到墓地後,男子和婦人該就什麽位置?”子張說:“司徒敬子的喪事,是我的老師掌管禮儀的,是男子麵向西,婦人麵向東。”國子昭說:“啊!不要這樣的。”接著又說:“我辦喪事有許多賓客來觀禮,一切由你掌管,賓客在一邊,主人在一邊,主人這邊的婦人跟男子一律向西。”這就是同來參加葬禮站位的方向確定由來。

    埋葬方向與虞祭、卒祭

    現在埋葬死人沒有什麽方向的特別規定,但在古禮中是有一定儀製的。《禮記·檀弓下》中雲:應將死者埋葬在國的北部,頭朝北方,這是三代通行的禮節。這一禮節的由來是因為鬼神要到幽暗的地方去。下葬時,主人將贈送來的帛給死者下葬,祝回去邀約那充當虞祭的屍。回家哭過以後,主人和執事去看虞祭的犧牲,執事把幾案筵席擺放在墓左,用脯醢作祭品,返回去,就在正午舉行安神的虞祭。

    虞祭是在下葬的當天舉行的禮儀。虞祭的目的是孝子不忍有一天和親人失去聯係。也就是在這一天,用虞祭來取代奠祭。虞祭之後,到了卒哭之祭時,祝就要說:已經成為吉祭了。從這一天起,用吉祭取代喪祭。次日,奉了神主到祖廟去祭死者,使其祔於死者的祖父。由喪祭變成吉祭,一直到祔於祖廟,必定與卒哭這天相接連。此俗旨在孝子不忍心魂靈有一天無所歸依。

    殷人在周年練祭之後舉行祭。周人在卒哭後舉行祭,孔子認為還是殷人的方式好。

    “墳”由何而始

    所謂“墳”,就是墓上所堆的土堆。這一做法是什麽時候開始的?又是誰這樣做的。據《禮記·檀弓上》中所雲:“孔子已經得到機會把雙親合葬在防,並說:‘我聽說古代的墓地是不堆土的,我現在是四處忙碌的人,不能不做個標誌。’於是,在墓上堆起高四尺的土。孔子先回家了,門人們做善後的處理。下大雨了。門人們回來後,孔子問他們說:‘你們怎麽回來的這麽遲?’門人們說:‘防地的墓塌了。’孔子不應聲。門人們連說了三次,孔子流下了眼淚說:‘我聽說過,古人不在墓上堆土啊。’”由禮記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墳是由孔子先築的,“墳”的原本用意是起個標誌作用。

    “墳”的式樣應該是怎樣,像孔子為父母合葬所築之高四尺的土堆,還是其他形式呢?《禮記·檀弓上》中說:在辦理孔子的喪事時,有人從燕國來觀看葬禮,住在子夏的家裏。子夏說:“這是聖人葬人嗎?這是普通人葬聖人啊,你看什麽呢?”以前夫子說過:“我見過築墳築成四方而高像堂屋樣子的,見過狹長像堤防樣子的,見過飛出兩簷像夏代屋頂樣子的。見過像斧樣子的。我讚成像斧樣子的墳,就是俗間所謂的馬封。”現在築墳,一天換了三次板才將墳築成。這也許還算實踐了夫子的心願了吧。無論墳的樣子屬哪一種,都是用板將土築成各種形狀來作為標誌的。後世一般人家則築四五尺高的土堆,一些帝王之墳竟高達十餘米,有點像小山丘之狀。

    棺木衣物的標準

    《禮記·檀弓上》中雲:子遊向孔子請教棺衣之類的喪葬用具之事,夫子說:“與家中生活的豐實、儉薄相稱。”子遊說:“由家中豐實、儉薄決定,怎麽能合乎禮呢?”夫子說:“家中豐實不要越禮厚葬,如果是家中儉薄,隻要衣食可以遮蓋身體,殮畢即葬,用繩子拉著棺木下葬,盡力辦理喪事,哪裏還有人責難他失禮呢?”國子高說:“葬就是隱藏,隱藏就是不希望人看見。所以,衣食能夠遮住身體,內棺能夠包圍衣衾,外槨能夠包圍住內棺,墓壙能夠容納外棺就行了,何必堆土為墳,植樹作標記呢?”可見,古人對墳和植樹亦有不同的說法。後人依孔子之禮,成為定製,一直沿襲下來。但陝西鹹陽的周陵卻有高大的墳堆。依孔子之說,前人有墓而無墳,周陵之墳是後人所築還是周人所築,恐難有定論。且不論墳製之始由,後人築墳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喪葬所用之棺的變化

    《禮記·檀弓上》中說:有虞氏用陶器作棺材,夏後氏燒磚砌在瓦棺的四周,到了殷時,人們才用木材做棺材和外棺。周人在靈柩外壘牆,再加上棺飾以葬死者。

    周人用殷人的那種棺槨來埋葬十六到十九歲的殤子,用有虞氏的瓦棺埋葬不足八歲的殤子。

    夏後氏崇尚黑色。因此,辦喪事、入殮等都在黃昏時舉行。由於夏後氏崇尚黑色,在兵事中所用乘騎、祭祀中的祭牲等都用黑色。殷人崇尚白色,辦喪事、入殮等事都在中午舉行,兵事中乘白馬,祭牲亦用白色的。周人崇尚紅色,辦喪事、入殮是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兵事中也就乘騎紅色的馬,祭牲也用紅色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