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禮

    醮是我國古代用於冠禮、婚禮的一種儀式。《晉書·禮誌下》雲:“古者婚,冠皆有醮。”醮也是一種祭祀儀式,宋玉在《高唐賦》中說:“醮諸神,禮太一。”醮的祭神儀式出自《竹書紀年》卷上,其雲:“(黃帝)遊於洛水,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

    醮,有醮文,是道教徒在齋醮時祭告天地的表文。如宋沈遘有《真宗皇帝忌日醮文》。有醮火,就是醮壇上的燈火。有醮告,是道士設壇祭祀祈禱之儀。有醮祀,就是齋醮祭祀。另有醮祓,就是設醮超度。在寺廟或法壇上都有醮盆,是用以點燃香火的法器,俗信認為:凡香火燒在醮盒裏,神靈就會領受,就能顯靈。《禮記·昏義》雲:“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禦婦車而婿授綏,禦輪三周。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此文即父親親自給兒子斟酒,命他到女方家去迎娶新婦,以表示處於主動地位。兒子接受父親的命令之後,前往女方家去迎娶新婦。女方家的主人在祠廟裏擺設筵幾,然後再邁出門外拜迎女婿。女婿手拿著雁進到祠廟,互相揖讓之後登堂。女婿把雁放在地上,行再拜禮,表示親自從女方父母那裏接受了新婦。女婿下堂出祠廟,為新婦駕好車,把車上的引繩交給新婦,新婦上車後,女婿駕著車子,等車輪轉了三圈之後再把車子交給車夫駕駛。到家之後,女婿先在門外等候,新婦來到門口時,女婿行揖讓禮,請新婦入內。吃飯時合用一牲,用一瓠分成兩個瓢來喝交杯酒,這樣,就表示了夫婦從此一體,尊卑等同而相親相愛。

    “敬慎重正,而後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此即說經過恭敬慎重而又光明正大的禮數以後才相親相愛。昏(婚)禮的大原則是形成男女之間的區別,樹立夫婦之間的意義。男女之間的區別明確了之後,夫婦之間的道義才得以建立;夫婦之間的道義建立之後,父子之間才能互相親愛,父子之間互相親愛之後,君臣之間的關係才能端正。所以說:“昏(婚)禮是禮的根本。”

    “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鄉、射,此禮之大體也。”說是禮是從冠禮開始,以昏(婚)禮為根本,以祭禮、喪禮為最隆重,以朝禮、聘禮為最尊敬之禮,以鄉、射之禮為衝和之禮,這是禮的大原則。

    “夙興,婦沐浴以俟見。質明,讚見婦於舅姑。婦執笲、棗、栗、腶修以見。讚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待豚饋,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夙,就是結婚的第二天。質明,即天明。讚,就是輔助行禮的婦人。笲,盛物的竹器。腶修,加上薑桂等作料調治而成的肉幹。讚醴婦,即公婆命輔助行禮的婦人向新婦行醴禮,為新婦獻上脯醢等食物。祭是行食之前的祭禮,先祭醴,再祭脯醢,這些禮節都是在堂中進行的禮節。婦以待豚饋,是在室中進行的一種禮節,豚即一隻小豬。一獻之禮指行禮時主人獻賓,賓酬主人,主人酌酒自飲後更爵酬賓,這個過程就是一獻之禮。舅姑共饗婦,這一過程是先由舅酌酒給婦,婦飲用完之後,回敬舅,然後婦自酌飲用一杯酒,再酌酒酬姑。阼階,是主人尊者的升降之處。著,表明。代,代婆而成為主婦。此文的意思是:新婦在清晨起床後要洗頭洗澡,以等待拜見公婆。天亮的時候,由一個充當讚者的婦人前來引著新婦去見公婆。新婦拿著裝有棗、栗、幹肉的簍子來見公婆,讚者代公婆拿甜酒賜給新婦,新婦用肉漿和酒在席上行食前祭禮,這樣就完成了作為男家媳婦的禮儀。公婆回到內室後,新婦向公婆供獻一隻小豬,用以表示作為媳婦孝順之心。第二天,公婆共同賜給媳婦“一獻之禮”,媳婦回敬的酒,公婆把它放在一旁。公婆先從西階下堂,然後媳婦從東階下堂,表示媳婦將代替婆婆成為一家之主婦。

    “成婦禮,明婦順,又申之以箸代,所以重責婦順焉也。婦順者,順於舅姑和於室人,而後當於夫,以成絲、麻、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是故婦順備,而後內和理;內和理,而後家可長久也。故聖王重之。”室人,指丈夫的姐妹,丈夫兄弟的妻子,委積蓋藏,指家裏收藏的財產。此義是說:在完成了為人媳婦之禮後,表明了為人媳婦的孝順,同時又表明了新婦將要接替主婦之職位。這些都是為了著重要求新婦要孝順。新婦若要孝順就得依從公婆的要求,和睦家人,這樣才適合自己丈夫的要求,來經營養蠶、繅絲、紡麻、織布等事,並且保管家裏所收藏的財產。所以,新婦孝順,家裏才能和睦安定,家裏和睦安定,家業才能維持得長久。所以,賢明的君王們都很重視婦女的孝順問題。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萍藻,所以成婦順也。”祖廟未毀句,即出嫁女子時,往上溯四世祖,即禰、祖、曾祖、高祖,因祖中曾有人做過國君則祖廟未被遷毀,這樣,就在祖廟中對女子進行教育。公指諸侯國君。宮即廟。宗室指宗子之家。宗子即大宗,國君的嫡長子之下諸子分出去做卿大夫者。教成祭之,即三月教成後,祭告祖先。芼是用萍藻做成的羹湯。此義是,在古代時期,凡女子出嫁之前的三個月,她的曾經做過國君的先祖祖廟尚未遷移,就在祖廟中接受婚前教育。教她關於婦女的品德,婦女的言行,婦女的儀態,婦女的手工。在學成之後就舉行祭禮以祭告祖先。用魚作祭祀用牲,用萍藻菜做羹湯,這樣祭告祖先,是為了表明為人媳婦的柔順德行已經形成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