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禮製

    據《禮記·檀弓上》中雲:“孔子曰:‘拜而後稽顙,頹乎其順也。稽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後者’。”此說是先以兩膝著地,然後拱手而拜,最後以兩手觸地俯首以頭叩地,這是非常恭敬的跪拜禮;先以兩手觸地俯首以頭叩地,然後再以兩膝著地拱手而拜,這是一種非常誠懇的跪拜禮。守孝三年,我遵循後一種跪拜禮。《禮記·檀弓下》雲:拜和叩頭觸地是親戚極其哀痛的表現。叩頭觸地是最痛苦的表現了。

    磕頭是一種以頭著地或近地的跪拜禮。宋洪邁《夷堅支誌·任道元》中雲:“任深悼前非,磕頭謝罪。”磕響頭是雙膝跪下,以額碰地出聲,表示惶恐、感激等心理狀態。

    抱拳禮的由來。據《禮記·檀弓上》中雲:孔子和他的門人在一塊站著,孔子在拱手時以右手遮著左手,弟子們也都以右手遮蓋左手。孔子說“你們太喜歡學我了,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有姊妹之喪的緣故,你們不可這樣。”弟子們就都改用左手遮蓋右手了。由此可以看出,古時男子吉拜之禮是崇尚左手的,女子吉拜之禮崇尚右手,隻有凶拜才反之。凶拜的這種反製正是從孔子為其姊妹之喪而由。這樣就被後人遵循下來,所以,行拱手禮時一定要區分出凶吉,不能一概而用之。

    古人製禮的目的是為了傳揚。《禮記·檀弓上》雲:“弁邑有人在母親死了以後像小孩一樣哭泣。”孔子說:“就悲哀而言,真夠悲哀的了”,很難有人跟得上這樣的悲哀哭泣。但是,禮是為了傳揚,為了有人能夠依禮去做,所以,哭泣和跺腳都應有一定的節度。

    香火

    香火一詞所指內容很多。一、香燭,是指香和燈火,是二者的合稱。《晉書·藝術傳·單道開》雲:“陳郡袁宏為海南太守,與弟穎叔及沙門支法防洪登羅浮山至石室門,見道開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猶存。”這裏所言香火就是香和燈火。二、是指供奉神佛之所,供佛神處有香煙繚繞,燈火長明,所以也將寺廟觀庵稱做香火之淨地。三、是指子孫祭祀祖先之事,同時也借指後嗣。因為子孫祭祀祖先必須有香火,所以將此祭祀稱做“香火”,死去的人有人為其舉行祭祀活動,說明他有子孫,所以也將香火稱做子嗣或後嗣。四、是指主持香火的人,也就是寺廟觀庵的主持。五、是指正在燃點著的香。《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中雲:“百日內夜當燃燈,旦常香火”。唐白居易《戲禮經老僧》詩曰:“香火一爐燈一盞,白頭夜禮佛名經。”這兩事都指的是燈和香。六、指誓約結盟時燃點香火,亦用於結盟之交。《北史·齊紀上·交祖神武帝》中雲:“兆(爾朱兆)曰:‘香火重誓,何所慮邪?’紹宗(慕容紹宗)曰:‘親兄弟尚難信,何論香火。’”七、是指信奉佛法,共結香火之緣。前蜀貫休《蜀王登福感寺塔詩》之一雲:“天資忠孝佐金輪,香火空王有宿因。”陝北民間大都將“香火”一詞指的是子息後代,有時也指神佛之所或供神佛之香火用品。

    供香,也叫“上香”。宋陶□《清異錄·釋族》中雲:“汴州封禪寺有鐵香爐……爐邊鎖一木櫃,竅其頂,遊者香畢,以白水真人投櫃竅。”白水真人指的是錢。此說是在寺廟中敬奉神佛時要上香,並以錢兩投於櫃中,以作布施。

    另有一種叫“香幾”,是陳放香爐的幾案。明王圻《三才圖會·器用·香幾》中雲:“幾,漢李尤《幾銘》敘曰:黃帝軒轅作。則幾創自黃帝,其來已古……今曰‘燕幾’,曰‘檯’,曰‘書卓’,曰‘天禪幾’,曰‘香幾’,長短大小不齊。”可見,香幾的叫法各有不同,若用於陳放香爐的仍然叫做香幾,若用於擺放書籍的,後世則稱為“書桌”,其變化之大,是一種改製之舉。

    民間祭祀蠟祭

    蠟是古代在年終舉行的祭祀百神的活動。柳宗元在《臘說》中雲:“將蠟,進有司以問臘之說,則曰:‘合百神於南郊,以歲為報者也’。”

    蠟祭在陝北民間比較簡單,於臘月裏用糕麵兌入白麵後先擀成片狀,然後用刀將其割成條狀,但相連不斷,再將其分成條條相連的塊,下油鍋炸熟,稱為“油炸炸”,類似於北京的毿子。將此放在灶君、天地諸神之位前,表示對他們的祭祀。因油炸炸的條多,以此來寓“百”,所以用以祭祀百神。後來,蠟祭被運用到許多祭祀禮儀和重要場合,比如還用於祭祀列祖列宗,每有上墳,都要有此祭品。還被用到新婚之夜,送入洞房後讓新郎新娘食用,其用意在於新郎新娘吃了祭祀百神的祭品後,就能得到百神的保佑而長命百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