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間將打醮分為“打老醮”和“打清醮”兩種。所謂打老醮,也就是“醮諸神,禮太一”的祭祀活動。“太”即“老”,所以將“禮太一”的打醮活動稱做“打老醮”。打老醮是在村中發生人畜不安,或發生不尋常的災禍時舉行。人們往往認為,發生這類事情是人們對周天諸神有所不恭,所以諸神降罪於人,以示懲戒。舉行打老醮之儀可以達到醮諸神,禮太一的目的,諸神會寬恕人們的罪過,從此就會太平,所以又稱做“太平醮”。打清醮是在村中出現了鬼怪作祟,攪得人畜不安時舉行,醮祭諸神驅逐鬼怪,以祈清潔太平,所以稱做“打清醮”。

    打醮之俗是由金初人蕭抱珍於衛州(今河南汲縣)創立了“太一道”而始。因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或稱“取元氣渾淪、太極剖判,至理純一之義”,故名其教為“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學修身,又以巫祝之術濟人,“祈禳訶禁,罔不立驗”。王惲的《愀澗集》又載:“太一教法以篤人倫,翊世教為本。”由此可見,太一道所做法事是以巫祝之術濟人,又奉老子之學為教旨,陝北民間所稱之打老醮即由此而生。《史記·天官書》中對太乙救苦天尊(或稱太一救苦天尊)的記述是:“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此為星宿之名,後來被演變為天神。《封禪書》雲:“天神貴者,太一。”宋均雲:“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隋書·經籍誌》載:道士每在“夜半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據道經所雲:太乙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受苦受難者,隻要持有天尊名號的符咒,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難怪在打醮時,道士要用五張符籙和標有日月星辰的神名作為旌幡以祭祀星辰。屆時全體村民出動,虔誠地叩祭神靈星辰,就是為了祈求太一救苦天尊拯救百姓於災難之中。

    打醮必須選擇在吉日舉行。開壇前六天,亦有九天者,即行齋戒。齋戒之儀雖在外之人亦不例外。開壇後,仍須齋戒三天,直至“安龍”那天才能開葷。

    打醮須搭一棚帳,供設壇祭神作法之用。

    打醮法事一般為三天三夜,亦有四天三夜的。打醮的目的是為了使“龍”安寧,所以在開壇之前,要在村子的四角及中央,即東南西北中的五個方位挖五個“引龍”坑穴。坑深尺許,其形為圓而平底,口徑約一尺左右。每個坑內還要放置清油燈一盞,日夜長明不熄。為了防止坑內燈火被風吹滅或掉入他物後將燈火撲滅,必須在上麵覆以篩籮一類的物品作以掩護。道士每天都要到各坑邊作一次“普幽”的法祭。

    打醮的前一天要“清村”,其用意就是要將村內的邪惡鬼怪驅除出去,然後再行開壇、安龍之儀。

    還有一種叫“香火醮”的,是因其儀以香火祭神為主要內容,故名香火醮,也叫“做洪門”。其目的是為了祈求人口平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祭祀的神祇都是道教各神,所以,其儀的主持也是道士。

    香火醮設三天祭壇,如果是某一人家打醮時,祭壇設在家中,如果是村裏打醮,祭壇設在村中或山坡之上。祭祀神壇共設三個營盤,分別插有刀槍劍戟以及大小旌旗,旗上書有日月星宿神名、龍虎神將等名稱。於三個營盤之中各以十二支小旗插成一個“殿”。另外還要設立明利堂、玉皇宮,共成五殿五門。有的還設有金牛簇殿。

    打醮之儀是,第一天行立幡之儀,將白布幡掛於丈二高的杆上。第二天行“請廟”之儀,就是將各路諸神請於白幡之下,第三天晚上行“跳六郎”之儀,這是打醮的主要儀式。

    打醮的頭一天入夜以後,不得點火把,不許說話。在法場中央點燃一堆大火,一則作照明之用,另則,火是法力的象征,以示法力無邊,以震懾鬼邪。每家都要派出一人圍在火堆旁邊,聽道士念經和看道士作法。念經完畢後道士穿遊五門,每至一門都要施法。法事結束後,各人在回家途中仍然不許說話,否則,法事就不會靈驗。從第二天開始的兩天兩夜中,才在村裏的公屋舉行請神、祈禱等儀式,到最後一天,每戶各出一人在法會上聚餐一頓後,全部儀式宣告結束。

    雲貴一帶的打醮之儀是請鬼師二三人,到村前設壇作法,然後進行“遣村”以驅鬼邪。先以村中青年扮作“先鋒”,這些先鋒的臉和手上都蓋有鬼師的法印,頭上紮著畫有符籙的紅頭巾,一個執鬼師的刀劍,一人執鐵鏈。再用鐵鼎鍋一隻,內盛清油,燃作火炬,另有二人抬著行走,又用竹編豬籠一個,破為兩邊,以一邊內墊稻稈作船,船內裝鴨一隻,另有兩人抬著,作“收災”之用。再由一個持鬼師所畫的符籙一帙,小桃枝一伏束,以便在“遣村”時分給各家張貼、插掛,作驅邪之用。另用五色紙做小旗數十支,在“遣峒”時插於田間,做驅蟲之用。此外,用三四人敲打鑼鼓鐃缽等樂器。備齊後等待出發,出發時,一先鋒仗劍前行,另一先鋒執鏈後行,依次是抬火炬的,抬收災船的,再次為鬼師,全身裝束為法衣法帽,手執法劍,口念咒語,再後是散發符籙和桃支的,插小旗的,以及敲打兵器的。這一行列在進入各家之前,各家必須在大門外擺設一小台,台上再擺上白米、清水各一碗,白米上還要放銅錢一枚。行列進入家院後要狂呼大叫,先鋒仗劍舞鏈,鬼師搖動法劍,做驅鬼之狀。此時,各家將垃圾一小撮放入收災船內,以示災禍已去。再將符籙分散於各家,貼於大門之上,桃枝插於前後門上,以避鬼邪。當鬼師離去時,將清水潑出,白米歸鬼師所有。行列在其所過之處,都必須收取草葉放入收災船內,以示將災禍收去。每行二三百步,必須將五色小旗一支插在田間或路旁。凡村中有莊稼的地也都要走遍,遊走完畢後將“船”焚化,法事完畢。

    無論打什麽醮,最主要的是“安龍”,安龍是最後一天的法事活動。安龍要殺雞,將雞血灑在用於安龍的符籙上,然後到各家各戶去分發符籙。各家要在祖先神龕前焚香一炷,供桌上要放置清水一碗,以示潔淨。有的人家還將錢幣放在水碗邊,作為道士的額外酬金。道士在念咒以後分別將書有“東方青帝龍神”、“南方赤帝龍神”、“西方白帝龍神”、“北方黑帝龍神”和“中央黃帝龍神”字樣的符籙依照其方位所在貼於主家房屋的四角及正廳之內。各家在安龍之儀完畢後,共同跟隨道士來到村外的“龍坑”邊行全村的“安龍”之儀,打醮之儀就全部結束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