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禮

    上梁禮是在蓋房上中梁時舉行的祝願儀式。中梁在陝北民間亦稱做“大梁”。其禮儀是:上梁前,先在梁麵中心點上鑿一小孔,孔內放入金、銀或銅錢,在放錢幣的同時還要放入人參等貴重補氣之藥,然後封口,再在上麵寫上年月日和吉祥話語,有的還畫有八卦圖,最後用三角紅布將它包好,以紅線束定。錢幣是財富,是富貴的象征,將錢幣放入中梁是人們祈求富貴之意。人參等貴重補氣藥品,用於人可以補氣、益氣,用於此俗中的寓意是為了求得好運、旺運。運,即氣,所以稱運氣。用三角紅布包裹,是一種“風水”觀念,所謂“風水”,就是“風”與“水”的運用,風水講究三麵環抱,一麵以通氣息,故用三角紅布以象征紅(洪)運得宜。八卦乃風水之宗旨,以八卦圖祈求風水圓滿吉祥。故而采用以上吉祥物。在上梁前,要事先準備好兩盤供品,一盤中放有饅頭和紅布,另一盤中放有棗、豆、糖以及硬幣等物品,並在堂中取清水一擔。待燃香明燈,敬獻過諸神之後,就開始起懸中梁。主家與此同時要焚香祭酒,禮拜並祝詞。供品中的饅頭是傳統祭品,上梁時用饅頭,既可祭祀神靈,又可饋贈掌尺人及分撒給眾人食用。紅布贈送給掌尺人是希望掌尺人能給主家帶來紅(洪)運。棗、糖都是吉祥物,是甜蜜的代表,豆可以祛邪。上梁後,梁上掛紅結彩,由掌尺人將盤中的紅棗之類撒下,供人們撿拾。儐相將盤中饅頭和紅布贈送給木匠。並有人將清水向空中撒去,以示吉利。水在民間認為是涵養萬物的,民間就有“雨肥風瘦,茶香肉臭”的說法。此說是,有了雨萬物可以茁壯生長,長得壯實,故有雨肥之說。風瘦是指經風一吹,秋田枯黃成熟,所以民間又有“夏田不熟是等雨了,秋田不熟是等風了”的說法。茶清香始終,肉卻不是如此,吃起來香,吃完後所放之屁與新拉之屎奇臭無比,故有肉臭之說。拋撒清水之俗,就是人們借水以寓雨,以雨來涵養人,求的就是家業興旺發達。

    上梁時,掌尺人在拋撒吉祥物時,還有一番祝祠。其詞曰:

    立柱喜逢黃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

    魯班叫我把喜唱,唱得天降祥瑞來。

    一唱寶地龍虎堂,龍虎堂上有威望。

    二唱金屋落鳳凰,鳳凰飛來能呈祥。

    三唱金馬拴錢樁,榮華富貴萬年長。

    四唱家中藏金寶,金銀滿貫玉滿斛。

    五唱福祿根基旺,將來能出狀元郎。

    上梁正逢吉慶日,蓋房用木選材良。

    九龍溝裏頂天柱,臥龍崗上有棟梁。

    八寶紫金雕梁柱,大師精工成畫舫。

    大梁披紅又掛花,大柱跟著也沾光。

    親朋好友舉杯慶,天地長久人康寧。

    美酒先澆大梁頭,澆過梁頭澆梁腰。

    澆梁腰,澆梁腰,門楣高大根基深。

    澆梁尾,澆梁尾,子弟飛煌名顯威。

    澆罷梁來撒金銀,金銀撒在五方中。

    一撒東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

    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

    五撒中央戊己土,五方撒遍變成金。

    驢馱銀子馬馱金,駱駝馱回聚寶盆。

    福祿喜壽一齊至,主家享福萬萬年。

    天無忌,地無忌,月無忌,日無忌。

    主家無忌,工匠無忌,萬事無忌,人無忌,

    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大吉大利。

    祭黃帝陵

    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傳說,黃帝曾教人們蠶桑、製衣裳、造舟車、定算術、製音律、創醫學、發明了指南車,締造了中華古國最早的文明。相傳,在黃帝乘龍歸天之時,經過他曾經住過的橋國(黃陵橋山一帶)時,臣民們依依不舍,拽下了他的一片衣襟、一隻靴子、一把寶劍。人們將這些物品葬在橋山之巔,作為衣冠塚,被尊稱為“黃帝陵”。曆代帝王和以後的各屆中央政府在清明節時都要派出官員,前往祭奠,因此,“人文初祖”的黃帝陵祭奠活動,也就成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祭祀典禮。祭黃帝陵有官祭和民祭兩種。民間祭祀盛典主要是由黃陵民眾舉行,屆時亦有來自祖國各地,以至海內外的華人前來參加,其況亦非常盛大。一般於九月九日舉行。相傳,農曆九月九日是軒轅黃帝乘龍升天的吉祥日。從北宋開始,當地民眾就在這一日聚集在橋山,進行傳統的謁陵祭祖活動。1998年的重陽民祭活動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是為促進海峽兩岸民眾推動祖國統一大業所舉行的祭奠。當日上午,橋山之上,黃色的火牙龍旗迎風飄揚,燭光高照,香煙繚繞著肅穆的祭台,祭台兩邊的對聯是:“萬裏尋根古柏千叢迎赤子;億萬戴德心香一炷祭黃陵。”祭台上陳獻著雙豬、雙羊、雙牛真品的三牲太牢和龍鳳呈祥的仙果。祭奠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鍾鼓聲中開始。擊鼓三十一下,象征著祖國三十一個省、市、自治區;鳴鍾十一響,表示全國十一億的炎黃子孫在向黃帝表達發自內心的景仰之情。身著古裝的嗩呐手吹奏悠揚的長曲——《大佛登殿》,鼓樂師奏鳴了千年遺音《滿園春》。祭祖謁陵會主任誦讀祭文,其文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