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廟

    從五羊川口順路走二十五公裏左右,便是被五羊川人稱做“娘娘廟山”的賀家莊村。娘娘廟山因山上有一座久負盛名的“娘娘廟”而得名,山勢雄壯挺拔,峻極蒼渾,四麵群山如群星拱鬥,呈仰望圍宿之勢,有烏羊川、牡丹川、蟠龍川、青平川、永坪川從山下分野而出,猶如五條奔走的龍蛇蜿蜒伸展出去。山上有二十餘畝的平坦之地,建有娘娘廟、菩薩廟、關帝廟、大聖廟等,組成了一個構建嚴謹的廟宇群,是陝北民間除了佳縣白雲山、榆林青雲寺、延安清涼山這類大型廟宇群外的中型廟宇之一。它的始建年代無法考證,現在的規模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原有基礎上擴建的。從民間傳說來看,其初建不應晚於明代。

    關於“娘娘”成神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娘娘廟山下的民間說法。說娘娘的娘家是現在青化砭鎮的張馬河,婆家是離張馬河不遠的新山溝。娘娘出生後到了三歲時才開口說話。但說話不多,而後又不說了。到了十三四歲時開始紡線,但不織布。整天隻是紡,紡了很多線,纏成一個很大的線團。十六七歲時有人給娘娘提親,娘娘既不應允,也不反對。到了迎娶日,花轎進門,鼓樂喧天,娘娘還坐在炕上紡線。吉時將到,應該給娘娘妝扮了,父母前來催促,娘娘言稱要上茅廁方便一下,親朋如此之多,竟然沒有人看見娘娘抱著線團走了,過了很長時間,父母不見娘娘回來,便來到茅廁尋找,卻空無一人。父母急了,向人打聽娘娘去向,一個廚師說他看見娘娘抱了一個線團,先在門躦上拴住了,然後扯線鋪在地上出大門走了。大家聽了,從門躦上找到線頭,順著線一路跟去,沒多久,便見娘娘正在前麵走著,娘娘雖是三寸金蓮的未出閣女子,男子們卻追不上,大家追快了,她也走快了,大家慢下來,她也慢下來了。到了娘娘廟山的山根下,娘娘加快步伐,如同有輕雲托身,輕盈從容地上到山頂。當眾人來到山上時,娘娘已羽化升天,僅有肉身端坐在那裏,安詳慈善,似死非死,眼睛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大家。

    娘家人與婆家人見娘娘已經羽化,不能複生,便用嫁妝裝扮了娘娘,蓋了一座廟宇為其護身。每到娘娘的出嫁日,即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娘娘的娘家人、婆家人都要到山上祭祀娘娘。因娘娘是一位未出閣的女子,故而人們稱其為“娘娘”,即不同於幼小女子的女兒之身的女人。因陝北民間常將未出嫁的女人稱做“女子”,出嫁後的女人稱做“婆姨”,娘娘雖為女子,但又不同於一般女子,故名“娘娘”。後來,娘娘顯靈,為人治病醫疾,祛除邪魔,有求必應,所以名聲遠播鄉鄰,周圍的人們也都紛紛上山禮祀,漸漸地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廟會日。因娘娘神的名氣大,人們便將此山稱做“娘娘廟山”,原有的山名已無人知曉了。

    另一種說法與此大同小異。傳說娘娘的父母從山西將娘娘擔來陝北,住在張馬河。不過,這一說法不太流行。這種說法的依據可能是從大移民的曆史事件中派生出來的,即明代時期從山西向陝北大量移民,以填充陝北的人口不足。編出這一傳說的目的大概是思鄉之情所致。

    從娘娘的出嫁日七月十五日來看,它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民間宗教認為,七月十五日是三官之中地官的誕日,地官是冥幽世界的主宰,所以被民間視為不祥日。民間又有“七月半,鬼亂竄”的說法。人間紅喜事應當避開此日。也正因為這樣,娘娘廟山周圍的人們不在七月十五日操辦紅事。

    甘羅十二封上卿

    甘羅十二封上卿的故事在陝北民間傳說中被說成是“甘羅十二為宰相”。

    秦昭王有一位丞相叫甘茂,很有才能,在別國的挑撥下,秦昭王對他產生了懷疑之心。甘茂得知這一情況後覺得自己再留在秦國是很危險的,所以逃到別國避難去了。後來秦國澄清了事實原委,仍然封甘茂為上卿,並以相印迎他回國。但甘茂仍未釋其慮,至死也沒敢回到秦國。

    秦王嬴政繼承王位以後,甘茂的孫子甘羅已經十二歲了。甘羅寄居在呂不韋家中,被稱為“庶子”。

    秦王嬴政繼位時,呂不韋的權力很大。當時的秦國已經有了統一六國的“連橫”思想,也就是“遠交近攻”的戰略。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秦國派蔡澤出使燕國,在三年中發展了兩國關係,燕國也派出太子丹來到秦國當人質,以表示兩國之間的信任與友好關係。後來,秦國又要派張唐去燕國當丞相,以促使燕國與秦國形成合作關係後夾攻趙國。但張唐不願去燕國當丞相,他對呂不韋說:昭王時我曾奉命攻打趙國,因此趙國很仇恨於我。我若到燕國去,又必須經過趙國,所以,我覺得我去燕國是不合適的。

    呂不韋聽了以後很不高興。張唐走後,甘羅看見呂不韋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問他為什麽麵有不悅之色。呂不韋說,我派張唐去燕國當丞相,他不肯去,所以不高興。

    甘羅說:讓我去給張唐說一下。

    呂不韋沒把甘羅放在眼裏,對他說:你一個毛孩子家,怎麽能幹成這樣的事情。

    甘羅說:“項橐七歲就能給孔子當老師,我都十二歲了,怎麽不行,你不讓我去試一試,就斥退於我。”呂不韋隻好答應了。

    甘羅見了張唐後說:你和武安君比起來,誰的功勞大?張唐說:當然是武安君的功勞大。甘羅又說:你覺得應侯和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更專權。張唐說:當然是文信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