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勝

    民間文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出現的文化曆史現象。

    傳統文化實質就是宗教文化。當人們的思維理念和文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已不僅僅局限於一般的感性觀念,要去追問事物之間那些看不見的相互關係,探求自然之謎。自然界是千變萬化的,日月運行,四時更替的運行規律引起了人們的好奇,人們便使用直接的思維方式用自身類比的方法來解釋這些自然現象,認為自然界和人一樣,同樣也具有思想、意誌和情感,也有靈魂存在,是靈魂支配著自然在進行著有規律的運動和變化。在原始人心目中,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都是神靈,天地山河也各有神靈主宰。總之,原始人認為,人死為鬼,大樹頑石也有靈魂。萬物有靈論是原始人最早形成的自然觀和宗教觀。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是原始人認識自然,但又迷惑不解的產物。原始人對自然的崇拜具有神秘性,但人們崇拜自然的動機卻並不神秘。萬物有靈的自然觀便是古人的原始真理,也是原始宗教的主題。

    宗教有著悠久的曆史。最早的宗教觀念和信仰活動大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的中期。這一時期的原始人已經開始重視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出生、死亡和飲食這三個方麵的問題了。並且由此產生了靈魂不死和死後的生活觀念,同時也出現了與原始宗教有關的埋葬死者、敬畏圖騰等儀式和習俗,形成最早的宗教崇拜活動。原始人又由靈魂不死觀念衍變出物活論、萬物有靈論、鬼魂論、祖靈論和神靈論等觀念,並由此產生了對自然物、自然力、祖先、氏族神的崇拜活動,構成自然神、祖先神、氏族神信仰,以及相關的圖騰信仰。原始宗教在這一時期已經是一種社會意識,而不是個人意識,其崇拜活動也是一種具有群體性的社會現象。

    原始宗教的誕生與原始社會形態氏族製的形式直接相關。圖騰就是氏族標誌,它象征著社會整體和生命原則。當氏族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人們便開始探尋氏族的起源問題,這是原始人把注意力轉向人類社會本身的一種努力。在母係氏族社會中人們普遍信仰圖騰,許多氏族社會的原始人相信各氏族分別源於特定的物,這些物大多為動物,其次是植物,隻有少數為動物的某一器官或無生物。原始人用圖騰崇拜來維護並神化氏族製度及其社會本身,其氏族神便是社會整體的代表,氏族社會也集中表現在氏族神方麵。原始人對祖先和氏族領袖的崇拜表明了人類已經進入到人格神和社會神化的階段。在這種原始信仰中,人們的自然神觀念就是揭示自然力量對人的支配能力,而氏族神則說明了社會力量對人的支配能力。這種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祖先的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並成為諸神觀念的起源。

    當氏族社會發展為部落聯盟的社會製度時,氏族神靈也在演化過程中逐漸被演變或融合為部落神,它們作為部落的保護神與部落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在原始社會解體後和民族國家形成中,氏族部落宗教就上升為民族宗教或國家宗教,各部落聯盟原有的諸神在重構和融合中逐漸形成主神和次神兩大類,並將原有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結合後賦予主神神性,這種主神因而也就成了自然和社會屬性兼備的大神。

    在古代民族國家的宗教中所反映出的是民族存亡問題,所以,宗教中的至高神靈就是民族之神,也就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本質的象征。因此,一個民族的宗教精神、宗教情操和宗教境界隨時隨地對該民族的文化發生作用。宗教在其文化意義上,即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是一個強調個人及群體靈性存在,尋覓終極意義,體悟升華意境,以虔誠篤信來超越自我的文化現象。

    宗教的群體意義與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密不可分。個人的宗教情感和行為往往在集體的宗教情感和行為中能夠依屬和歸宿,在一定社會文化氛圍內,社會的全部或大多數成員往往有著相同的宗教信仰和實踐。這在人類處於原始時期的封閉社會時尤為典型。宗教也反映了相關群體的凝聚與團結。宗教在其影響範圍中能夠形成一種權威力量,其信仰觀念和行為標準往往也是對該社會群體的規定和命令,人們是必須遵守和服從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