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的頑強抵抗激怒了希特勒,他隻有嚴令保盧斯不顧一切地進攻、進攻,用猛烈的炮火將蘇軍防線瓦解於一片廢墟中,連同蘇軍戰士的生命一同消失。11月17日,希特勒給保盧斯去電:

    第6集團軍司令部:

    我得知奪取斯大林格勒的鬥爭有許多困難並且損失了大量部隊。但是,現在由於伏爾加河結凍,俄國人的困難更多,假如我們利用這段時間,以後我們就能保證少流血。

    我期待指揮員們像過去多次表現的那樣,再一次竭盡全力,做好各項工作,而部隊也能像它們經常表現出來的作戰藝術那樣打好仗,至少要衝到炮兵工廠和鋼鐵企業區附近的伏爾加河岸邊,並奪取這一部分城區。

    航空兵和炮兵應盡全力為這次進攻開辟道路並堅決支援這次進攻。

    阿道夫·希特勒

    這一命令,規定向戰鬥在斯大林格勒的德集團軍以上指揮官進行口頭傳達,在命令下麵保盧斯又添加一行字勉勵他的士兵:

    “我相信,這一命令會在我們英勇的部隊中引起新的精神振奮。”

    然而,4個多月的血戰已使德國人用盡了最後一點力氣,他們把朱可夫的部隊趕到了伏爾加河邊,再往下趕卻無能為力了。

    戰場的力量對比開始發生了變化。德軍先後調來50多個師的兵力,但始終未能實現其戰略企圖。德軍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作戰中遭受了巨大損失,死傷近70萬人,損失大炮和追擊炮2000多門、坦克1000多輛、戰鬥機和運輸機1400多架。希特勒要保盧斯不顧一切地進攻,德國第6集團軍的側翼防線變得薄弱了。德軍完全被蘇軍鉗製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被蘇軍半包圍的態勢。

    在巷戰中德軍已耗盡了最後一支預備隊,這就為斯大林的反攻創造了條件。就在希特勒發布命令兩天之後,一場風暴席卷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已悄悄集結了100多萬部隊,從這座城市的北部和南部發起戰略反攻,從而決定了這場會戰的命運,也決定了第三帝國走向衰亡的命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