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日報》銷量穩定下來,不至於供不應求,但長安已是人盡皆知。除了長安日報之外,其他報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隻是長安人心中還是更認準春在堂的長安日報。

    原因無他,《萬裏行舟》隻在長安日報上更新,春在堂有一手消息來源,與京兆府關係最是緊密,許多辦案的細節內幕都是由春在堂爆料的;再加上易安先生的文章,在長安才子中很受追捧,長安日報無疑是如今長安人最信任的報紙。

    而學習報自從有了國子監的背書,已經成了長安所有學院的必備。易安居士在學習報發行兩天後就在報紙上大肆吹捧學習報,並狠狠對國子監吹了一波彩虹屁,什麽“拳拳向學之心”,“無愧皇恩”,“書院之表率”...看的嚴祭酒是身心舒暢,對學生報就更上心了,題出的愈發刁鑽。

    學生們對春在堂是又愛又恨,現如今學院裏最風行的便是《萬裏行舟》,因著是個讀書的故事,代入感強,深受學生喜愛,還有不少人特意剪報收集。但學生報出現後,老師布置的課業便越來越沉重,學生們玩樂的時間都被剝奪了,因此有不少人寫信到春在堂抱怨此事。

    不管學生們是如何怨聲載道,春在堂總歸是在長安正式立住了腳跟。報紙上線一月後,漫畫第四話的發行,更是將其聲名推向頂峰。

    漫畫第四話,講的是岑遠舟應對知府刁難後的一係列表現,知府把岑遠舟所在之處稱作“無學之地”,導致岑遠舟遭到村裏所有人的排擠。

    作者刻畫了岑遠舟與養父母之間的感情,養父母受到牽連,卻從未抱怨過半句,而是對岑遠舟一如往常,養父更是用盡積蓄,準備帶著岑遠舟換一個地方讀書。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全篇養父母的話很少,但行動在表達愛,岑遠舟更是把這些看在眼裏,從這時開始,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

    顧秋白一直相信,畫是有靈魂,有語言的,有時不需要言語,更能充分表達出畫中人所思所想。

    長安茶樓內,茶客們拿著報紙,討論的熱火朝天。

    “這第四話,真真是看了動容”

    “我原是不太喜歡看畫的,可最新的一個篇章,卻是可見畫師功底,短短幾個畫麵,把父母愛子刻畫的淋漓盡致”

    “別說了,我也是從小地方來到長安,想起好久沒有給父母去信了...”

    “你們說這故事後麵要怎麽發展,都被判為無學之地了,還能考出去?”

    “之前易安居士說了,最後是權傾朝野的首輔,現在還遠著呢”

    “謔!這野心大著呢”

    ...

    這一切討論都被旁邊的包廂的人聽了去,此人正是長安商會的會長,名為陳海,年過四十,別看他長得有些凶神惡煞,卻是實實在在考上了秀才的,今天特意選了個清淨的茶樓,準備與茶樓掌櫃商量事情。

    聽了茶客的話,他也來了興趣,打發小廝:“去外頭拿一份報紙來,要長安日報的。”

    長安日報在長安風行近一月之久,他自然也看過,雖是不錯,但事務繁雜,沒有細看過,現在正巧得了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