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貧血大都會有預防貧血營養原則:

    1、補充含鐵食物,進食含鐵量豐富的食物。二價鐵容易被容易被身體吸收,是優質補鐵原料。

    2、高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一方麵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一方麵也是人體合成血紅蛋白所必需的物質。

    3、促進鐵的吸收,在酸性環境中,尤其是胃酸能將食物中的鐵分離出來,並能增加鐵鹽的溶解度,有利於鐵的吸收。

    4、糾正長期偏食和素食的飲食習慣。有些少女有調試、偏食的習慣,甚至為追求身材“苗條”,而盲目節製飲食,忌吃肉類等,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

    5、遠離煙酒和濃茶。由專家發現和濃茶也易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濃茶中含有很高的茶酸,它能與食物中的鐵發生化學反應,妨礙鐵的吸收,造成缺鐵性貧血。

    若是已經確診為青春期貧血的少女應該怎麽辦?

    1、引起高度重視。青春期貧血“看似小病,實則不小”,它雖然不會直接威脅生命,但是對身體健康和發育都十分不利。少女缺鐵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在結婚後的妊娠、分娩、哺乳期,就很容易發生嚴重貧血,不僅自身痛苦,還會影響到第二代。因此,對少女的貧血應該給與足夠重視。

    2、對症下藥。除了缺鐵以外,肝髒、腎髒有病或長期腹瀉也會引起貧血。千萬不要自行服藥進補。在病因診斷未確之前切忌物亂投藥物,例如維生素例如維生素B12、葉酸、鐵劑,這樣之處理是不會見效的,反而因疏忽病因延誤病情,這樣有害病人造成嚴重後果。例如胃炎引起的貧血,隻顧一味地治療貧血而疏忽治療引起貧血的癌症,那真是舍本逐末的。市麵上的補血產品雖多,但隻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才能藥到病除。

    3、積極防治。如果情況輕微,隻要注意飲食,多出含鐵量高的食品,如黑木耳、瘦肉、肝髒及綠葉蔬菜,水果也可以幫助鐵的吸收,如果中毒貧血或缺鐵症狀嚴重,就要在醫生指導下正規地用鐵劑藥物治療。最常用的製劑為硫酸亞鐵,富馬酸鐵(富血酸)。服藥時忌茶,以免鐵被鞣酸沉澱而不能被吸收。若出現下列情況下隻能應用注射鐵劑:1、道對鐵的吸收不良,例如胃切除或胃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脂肪痢等;2、腸道疾病可由於口服鐵劑後症狀加重,例如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節段性結腸炎、胃切除後胃腸功能紊亂及妊娠時持續嘔吐等;3、服鐵劑雖經減量而仍有嚴重胃腸道反應。

    一些民間秘方是通過食療來治療貧血的,也不妨一試:

    1.黑木耳15克,用溫水發泡,紅棗15個,放入碗中,加10克冰糖和水,放入鍋中蒸煮1小時,1次或多次食用。

    2.糯米100克,黑豆30克,放入開水中煮,煮至半熟加入紅棗30克,煮熟後放入適量紅糖,每日一次食用。

    3.雞蛋2個取蛋黃,待水開後放少許食鹽,將雞蛋打散,倒入鍋中煮熟,每日服2次。

    八、男女性別是怎樣形成的

    很多女孩心中有這樣疑問:男人和女人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別呢?這些差別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男女有別,自古使然。

    《聖經·創世紀》裏是這樣解釋男女的來源的:“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得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她到那人前。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看了這些有趣的神話傳說之後,你一定很好奇:男女的性別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人類生殖內分泌係統存在著一個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係。三級組織是一級管一級。在青春前期此軸係處於靜止狀態。到了青春期,由於雌激素對下丘腦的抑製作用減弱,下丘腦釋放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HRH)的頻率和幅度增加,促使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這兩種促性激素又使卵巢或睾丸分泌的雌激素或雄激素的量大大增加。這就引起了青春期的發育。當然青春期發育還涉及到許多其它激素,例如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和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等等。

    在青春期發育的過程中,男女的性別差異就逐漸形成了。

    一般說,女孩青春期比男孩至少早半年,青春發育開始後,在內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陰革的脂肪組織堆積而隆起;小陰唇變大,色素沉著;大陰唇增厚;陰道增長;粘膜產生大量分泌物,並由堿性變為酸性。卵巢在8~10歲起發育加快,以後直線上升,外形從紡錘形變為扁圓形。至初潮來臨時,其重量達成人的30%,故功能尚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卵子與分泌性激素。在卵巢發育的同時,輸卵管也進一步發育,口徑增大,管腔粘膜上皮出現褶皺,並逐漸纖維化。子宮的長度與重量在青春期迅速增長:10歲時,宮體與宮頸長度大致相等,以後宮體長度增長明顯,約為宮頸的2倍。子宮內膜的厚度、初潮前無明顯變化,也無分泌物;當臨近初潮時,子宮內膜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開始出現周期性的壞死與脫落,伴有較大量的出血,這就是月經。所謂初潮即是指首次月經。初潮隻說明卵巢的卵泡能夠發育,具有生育的可能性,但此時生殖器官的功能尚未成熟。

    男性青春發育的開始信號是性器官與性功能睾丸的增大,大約在9.5~13.5歲之間,平均為11.5歲。約半年至1年後,陰莖開始增大。陰莖突增的年齡平均為12.5歲。在青春期前,陰莖長度一般小於5厘米,至青春期末可達到12至14厘米。奉丸的主要功能是,產生精子及雄激素。精子離開睾丸後,在附睾內停留約21天繼續發育成熟,與迅速發育的精囊所產生的精囊液、前列腺產生的前列腺液等混合,形成精液。精液在體內積聚至一定量,就會溢出而產生遺精。所以,遺精是青春發育後男性的正常生理現象。首次遺精的發生年齡在12~18歲,平均為15.6歲。在首次遺精後的早期精液中,也可無精子,直至18歲左右,隨著睾丸、附睾的進一步發育成熟,精液的成分也與成人接近。

    男女的第二性征也是性別區分的重要標誌。

    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是乳房、陰毛及腋毛等,其中乳房的發育往往被認為是女性進入青春期的信號。大約在8~13歲之間開始,個體的差異較大。陰毛在乳房發育後半年至1年之間出現。腋毛出現再晚半年至1年。乳房的發育往往與生長突增同步,也可稍前或稍後。月經初潮是女性性發育的重要征象,通常作為女性性發育早晚的評定指標。我國女性平均的初潮年齡為13~14歲,其範圍在10一16歲之間。初潮來臨後的1~3年間尚無排卵者,屬正常現象,故其月經周期也常呈不規則現象,因此時卵巢功能尚未成熟。各國女孩月經初潮年齡有一定的差異,經濟發達,營養水平較高的歐美國家女孩較早,發展中國家相對較遲。

    男性的第二性征發育主要表現在陰毛、腿毛、胡須、變聲、喉結出現等諸方麵。陰毛開始發育的年齡有很大的個體差異,約1~2年後,腋毛也開始出現,胡須也隨之前出,額部的發際向後移,並逐步形成男性成人麵貌。男性的喉結約於12歲開始出現,13歲左右聲音逐漸變粗,約至18歲時完成發育。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男生中可有1/3~1/2的人有乳房發育,經常先有一側乳頭突起,乳暈下可觸及硬塊及輕微的脹痛,一般在半年左右自行消退。

    除此以外,男女在形態發育方麵,不論是身高、體重、肩寬、骨盆寬等指標不同性別在發育高峰時間及發育量均有明顯差異。一般女性發育的突增期在9-11歲,領先於男性;而男性的突增期在14-16歲,此後男女間的距離拉開。形成身體高大,肩部寬闊、肌肉發達的男性體型和相對身材矮小,骨盆寬大、臀部豐滿的女性體型。在血壓方麵,青春後期男性的收縮壓升高,脈壓增寬;女性則心率較快。在興奮時,男性容易出現收縮壓偏高,而女性多心動過速。呼吸係統有較顯著性差別。女性胸廓較小,呼吸道口徑稍窄,肺活量偏小,因而呼吸頻率快且多為胸式呼吸,紅細胞數及血紅蛋白含量的差別也在青春後期出現,男性高於女性。這種差別原因,主要起因於性激素的影響。男性的雄性激素有同化作用,使氮在體內積聚,故肌肉發達;女性的雌激素促進長骨骨骺愈合,且有脂肪沉積作用。另外,下丘腦的功能差異使女性出現周期性神經內分泌變化,因而導致垂體、性腺及附性器官的周期性變化,表現為月經周期。男性則並無明顯的周期性反應。

    另外,在青春期發育中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個體達到特定階段的年齡有很大區別,在各個階段持續的時間也不大相同。所以不要到了一定年齡,為某一現象未出現而驚慌失措。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男孩到了12、13歲睾丸還不增大,15、16歲第二性征還遲遲不出現,陰莖象幼兒一樣,無陰毛和腋毛,則要考慮睾丸是否出了問題。同樣,女孩到了18、19歲還未來月經,如果再發現生殖器其它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去檢查和治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