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reference_book_ids":[7274904035243592758,6488865002991127566,7257088439357541410]}]},"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女性的雙峰是現代女性美的象征。曾記否,多年前掀起的婦文解放運動推動了千百萬婦女解開束胸的衣帶,充滿自信走向社會。女孩們應該繼續保持這樣的姿態,自信地生活。手術隻是麵對不適時的補救之法,隻要你足夠健康,就無需顧及他人的眼光。女孩,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六、了解“秘密小花園”

    許多女孩都知道自己的身體裏有這樣一個隱秘而珍貴的部分——處女膜,可是卻對有關它的常識知之甚少。

    究竟處女膜是什麽樣的呢?

    處女膜是覆蓋在女性陰道外口的一塊中空薄膜,大約1~2毫米厚,膜的正反兩麵都是濕潤的粘膜,兩層粘膜之間含有結締組織、微血管和神經未梢,中間的小孔叫處女膜孔。處女膜孔的大小和膜的厚薄程度各人可有不同。處女膜孔的直徑約為1~1.5厘米,通常為圓形、橢圓形或鋸齒形;有的呈半月形,膜孔偏於一側;有的為隔形孔,有兩個小孔作上下或左右並列;有的有很多分散的小孔,就象篩子上的小孔。

    很多少女不敢使用衛生棉就是怕弄破處女膜,了解了它的結構後,我們就知道:隻要使用得當,內用衛生棉條是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的。相似地,很多少女害怕做婦科檢查,甚至得了病也忍著,就是害怕檢查時會弄破處女膜。其實,正常情況下醫生會詢問婚姻狀況,對於處女,會采取特殊的檢查方法,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隻有處女初次性交,男性的陰莖插入女性的陰道時,才會將處女膜頂破而形成裂口,處女膜的裂口往往是多發的,從中心部向四周呈放射狀延伸,由於男性陰莖進入的方向一般是向下向內的,故裂口在陰道口兩側下方處較深,可達基底部,稱為完全性破裂。有時由於性交時男方用力過猛,可使附近的陰道壁也有裂傷。生育過的婦女,由於胎兒經陰道娩出,使處女膜進一步破損,以至到處殘缺不全,有時僅留下幾個殘存的突起,叫處女膜痕。如果是剖腹產分娩的,因嬰兒是從下腹部切口處娩出,不通過陰道,則處女膜仍保持婚後的形狀。

    僅僅了解處女膜的形態是遠不夠的。

    由於處女膜破裂時往往伴隨著或多或少的流血與或輕或重的疼痛現象,處女膜在古人眼裏異常神秘,甚至形成所謂的“處女膜崇拜”。處女膜崇拜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指把處女膜是否完好作為判斷未婚女性是否“失貞”的唯一標準,不考慮任何其他原因和其他情況。第二層指的是“貞操崇拜”,就是把是否“失貞”作為判斷一個女人的全部價值的首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處女膜崇拜來源於人類農業社會中的財產式婚姻,是父母把女兒當作待價而沽的物品,丈夫把妻子作為一種財產來占有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這種把女性物化的出售和占有裏,處女膜的完好就象是表明該物品或者該財產未被動用過的標簽一樣。因此在所有民族的農業社會時期裏,所有人,包括女性自己,都把女性的處女膜完好與否看成是該女性是否貞潔、是否與別人有過性關係的唯一標誌。因此才會出現“處女”和“處女之膜”這樣的名詞。

    古往今來,受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一幕幕悲喜劇不停上演,一位位女性失去生命,一段段婚姻戛然而止,罪魁禍首就是這層普普通通的“膜”!

    但實際上,處女膜的完整與是否處女本身並無必然聯係。有的女性的處女膜雖然完整,但也已不是處女了,有的女性確實是真實的處女,而處女膜已破裂。因有些處女的處女膜孔大,彈性好,膜內血管少,加上在性交時男方比較斯文而不粗暴,多次性交後處女膜可以不破裂;相反,有的處女,因某些意外,使處女膜破裂,如有的女性在兒童期的無知,將小玩具插入陰道,有的遇到外傷、或尖銳物碰巧抵在外陰部,有的因手淫,洗滌或陰道塞藥造成損傷,也有的是處女膜本來就很脆弱,從事劇烈運動時可使之破裂。因此,不能僅憑處女膜是否破裂來鑒定是否是處女。進入現代社會以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所謂“貞操”應該是指目前雙方在感情上的互相愛戀、忠誠和信任,而不是去追究任何一方的個人曆史。尤其是在離婚與再婚都日益增加的當代,再去追究女性的處女膜是否完好,實在是極其荒謬!

    而我們也由此認識到:要讓人們形成對處女膜的正確認識,就應該引導人們理解它的實際價值、實際功用。

    曾經有些生物學家將處女膜視為與闌尾類似的、沒有實際功用的、應該在進化中被淘汰的組織,但是研究證明,這種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處女膜可以防止外界不潔的東西進入陰道,有保護陰道的作用。青春期前由於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很少,這時陰道粘膜薄、皺壁少、酸度低,故抵抗力差,處女膜有阻攔細菌入侵陰道的保護作用;青春期後,隨著卵巢的發育,體內雌激素增多,陰道抵抗力有所加強,處女膜也就逐漸失去了作用。而且處女膜的構造也是很有講究的:處女膜孔是生理所必須的,女子成熟後,每月一次的月經血就是通過這個小孔排出體外,如果膜上沒有小孔,則每月的月經血被它擋住而不能排出體外,醫學上叫做處女膜閉鎖。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月經血在陰道內積聚,成年累月以後可向上擴展到子宮腔和輸卵管,通過輸卵管的遠端開口,流入腹腔中,使輸卵管破損,腸管粘連,腹腔感染。

    除了這種被普遍接受的看法外,當代人類學家還從進化的角度提出了“保護說”和“性選擇說”兩種理論學說。

    保護說:持此主張的人類學家認為,處女膜對女性的生殖係統乃至身體起著保護作用。它與覆蓋男性性器官的包皮一樣,是一種防止病邪入侵的屏障與保護膜。處女膜守衛在陰道門口,可以防止尿液流入陰道。人類童年時代的原始社會,女子是不穿衣服的,她們至多在下身圍上一塊獸皮,敞開的圍裙容易被塵埃、病菌入侵。而少女們的陰道壁比較薄,卵巢發育尚未成熟。因此,處女膜的存在,對於防止病菌入侵,保護內生殖係統、保證女性的生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性選擇說:持這種理論學說的人類學家認為,處女膜的主要功能在於選擇男性中的強者,促進優良的精子進入陰道受孕。眾所周知,在遠古洪荒的年代,人類的婚姻形態是比較自由開放的,既沒有什麽婚齡的限製,更沒有任何門第出身的約束,性結合的隨意性相當大。而處女膜的存在,可以防止老弱病殘和性功能低下的人對年幼少女的侵占。這樣就可以減少或防止生育不太強壯的子孫後代,具有選擇強者的進化意義。我們知道,性功能與體力之間有一定的關聯,老弱病殘者體力較弱,性功能也比較低下。處女膜的存在成了一道檢驗性功能的關卡。破“關”者,是強者,可以給後代留下自己的基因;不能入“關”者,常常是弱者,他們較少或沒有傳播自己基因的機會。

    以上兩種理論觀點均有一定的理由。但是,大自然選擇的是這兩種原因中的哪一種呢?抑或是這兩種原因在共同起著作用?還需要更多有力的事實證明。

    處女膜隻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形態,在對它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少女們就不再由於害怕對弄破處女膜而憂心忡忡了。放心做有益身心的運動,培養健康強壯的體魄,才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七、莫讓花容失顏色

    小英進入青春期以後,經常說頭暈,沒力氣,晚上睡眠也不好。大人很擔心,怕影響學習,又怕影響身體。有時早晨在洗臉時,她會突然懵懵懂懂地跌到沙發上去坐一會。問她,她說頭暈、眼睛發黑,要坐一會才好。有次,學校上體育課跑步,她竟然摔在操場上,把老師同學都給嚇壞了。

    小英的症狀就是典型的青春期貧血症。

    據統計,國內約有百分之十的青春期少女患有缺鐵性貧血;日本也報道:少女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為百分之十六。看來,少女貧血的發病率是相當高的。人體內的紅細胞總是在不斷地衰老而被破壞和分解,新的紅細胞總是在不斷地生成,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之中。如果這種平衡一旦被破壞,當紅細胞的損失多於生成達到一定限度時,就會發生貧血。常見的貧血分為三類:1、大細胞性貧血:MCV>100fl:此類貧血大多數為正常色素型,屬於這類貧血的主要有葉酸和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細胞性貧血。2、正常細胞性貧血:MCV>85-100fl、MCHC<31-35%,屬於此類貧血者主要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型貧血與良性性失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及慢性器官功能衰竭引起的貧血亦屬於正常性貧血。3、小細胞低色素型:MCV<85fl、MCHC<30%,屬於此類貧血的有缺鐵性貧血、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及鐵粒幼細胞貧血等。青春期的貧血大多數是由於血紅素的成分不足。血紅素的主要成分為鐵質,因此鐵質的不足就是引起此種貧血的主因,這種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或低血紅素貧血。青春期的女孩由於身體快速的發育,成長的速度快,必須的鐵質無法從飲食中得到充分的補給,同時,經血中又大量的流失,女孩子在青春期期間由於正常的月經將會造成體內鐵的大量流失,相對於青春期的男孩子來說,更需要補充鐵。月經每月一次,如果不超過100毫升,一般不會造成貧血;但有的少女經量大,失血多,就容易造成貧血。具體表現在容易疲勞、四肢無力,臉色不佳、皮膚粗糙,食欲不振、記憶力衰退等現象,嚴重時會有眩暈、耳鳴、心悸、氣喘等症狀,甚至於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學習和生理發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