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

    現代少女真糟糕?喝酒猜拳不用教。

    喜歡跳舞玩通宵?反正坐台來報銷。

    穿雙鞋子七寸高?逢人便把媚眼拋。

    撒嬌好比小羊羔?動起怒來拿菜刀。

    這是流傳於網絡上得一首打油詩,盡管誇張,卻反映了當代未成年人一些令人焦慮的不良行為。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斷出現,居高不下,而且有逐漸上升趨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表現出成人化、突發性、低齡化和手段更趨殘忍的特點,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和反省。

    未成年人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本應上學求知的年齡,卻在看守所、監獄度日。未成年人犯罪現象應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是什麽原因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斷發生?

    原因分析:

    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錯位是導致未成年人實施犯罪的主要原因

    人生觀是人們在生活中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看法,隻有形成了高尚的人生觀,才會對社會有所貢獻。有些未成年人以“享樂主義”作為自己生活的宗旨,把享樂當成人生的最終目的。由於錯誤的人生觀埋下了罪惡的根源,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作用下,便會實施故意傷害、搶劫等暴力型犯罪。

    價值觀是對人生價值的看法,有些人以自我為標準,凡是能滿足自我的需要的,都是有價值的。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不惜鋌而走險,違反法律,威脅到他人的安全與利益。

    道德是一種社會行為的準則,不同的道德觀,導致不同的行為。實踐中很多未成年人就是在錯誤的道德觀的支配下,美醜不分,榮辱顛倒,為了一時的快樂和自身的利益而實施了惡性犯罪。

    二、社會文化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在西方外來文化的衝擊波中,遭受了網絡暴力動畫、武打影視片、武俠小說等多重衝擊,各種被大眾傳播媒介渲染的暴力手法對他們行為模式的建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方麵,他們沒有能力用正常的社會標準去判明是非,而是單純地模仿或認同;另一方麵,許多暴力濃烈的宣傳品或文藝作品向未成年人展示“正義”或“俠氣”的行為,為犯罪的暴力行為塗上了一層保護色,未成年人在將主要人物視為偶像或學習榜樣的同時,實際也就接受了不良的社會暗示。在許多國外的動作片中,被推崇的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法似乎具有了惟一性,就是殺人,使人感到隻有殺人才能戰勝一切,隻有暴力才能獲得和平,在一些實施暴力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看來,采用暴力手法去“行俠仗義”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三、家庭因素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家庭作為一個社會組成細胞,是未成年人獲得知識和感知外部世界的第一途徑。父母,使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環境和教育水平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從犯罪案例看,家庭教育的失誤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無一例外。一方麵,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視子女如掌上明珠,望子成龍的欲望強烈,而不少家庭隻注重給子女更多的物質生活方麵的關懷,往往忽視對子女思想品質的培養。一些家庭中的子女從小在父母寵愛下生活,養成了任性、懶散、貪婪等不良個性。當子女出現不良行為時,轉而以打罵等粗暴的方法來予以懲戒,或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失去教育信心而放任不管,極易使子女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另一方麵,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經常采用暴力的方法,家長之間,家長與鄰裏之間經常發生暴力衝突,這些無疑會在未成年人的認知體係中產生深深的烙印,影響他們的個性,特別是性格的發展。這類未成年人在步入青春期後,出現暴力犯罪就不足為奇了。

    四、學校教育上的失誤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現有學校教育體製中存在較大的弊端。特別是近些年來,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往往隻把學生智力教育特別是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評價學校和老師工作成績的標誌。一些學校形成了重文化知識傳授,輕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傾向,甚至很少組織學生參加那些關係到培養學生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活動,使學生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講吃、講穿、不願勞動的現象,道德水準下降,組織紀律觀念淡薄,缺乏遠大理想和信念,從而導致對各種不良思想、習慣影響侵蝕的抵禦能力十分脆弱,致使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和走上社會後,很容易成為社會消極因素的俘虜,最終走向違法犯罪。

    預防是減少犯罪的最有效的辦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是對未來的珍惜,是對社會的將來負責。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學校的任務,也是司法機關和社會各方麵的共同任務。

    集中力量,固本培源。集中全社會的力量,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設有利環境:充分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切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淨化社會空氣;改善家庭環境,提高家教水平;加強學校對未成年人的法製、道德教育。

    隻有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防患於未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未成年人犯罪的苗頭。

    知法重法,增強約束。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4條的規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曠課、夜不歸宿;攜帶管製刀具;打架鬥毆、辱罵他人;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其他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同時,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4條的規定,未成年人還不得有下列嚴重不良行為:糾集他人結夥滋事,擾亂治安;攜帶管製刀具,屢教不改;多次攔截毆打或者強行索要他人財物;傳播淫穢的讀物或者音像製品等;進行淫亂或者色情、賣淫活動;多次偷竊;參與賭博,屢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已有七年了。但有些家長,甚至學校的老師不盡完全知曉。

    “千裏之堤潰於螻蟻之穴”,如不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加嚴格管教,那小毛病就可能鑄成大錯誤。尤其是未成年人不得有的嚴重不良行為,離犯罪隻隔一步之遙,如不及時進行矯治,則一失足就會成“千古恨”。

    因此,遏製未成年人低齡化犯罪率上升,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都必須切實貫徹執行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源頭抓起,從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為抓起。而未成年人自身也應該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自律,把好言行關,走好青春路。

    16.未到吞雲吐霧時

    小敏隻是個高中生,別看她年齡不大,煙齡卻不短。

    小敏父母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她的學習、生活,隻知道給孩子足夠的錢,卻不關心錢的用處。小敏不好好學習,卻結交了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染上了煙癮。她的煙癮很大,每天已有空就煙不離口,老師總能在她的書包裏發現煙。可是她對學校的警告不管不顧,甚至鼓勵同學一起抽,結果同學們開始遠離她,老師也漸漸對她放棄希望了。

    有關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三億煙民中,竟有10%是青春期少年,而其中女孩的比例越來越高。抽煙有害,這道理人人皆知。很多成人嗜煙者正在想方設法戒煙,但是,為什麽會有這麽多花季少女稱為“癮君子”呢?

    第一首先是好奇心作怪。好奇心人人皆有,青春期少女尤其明顯,她們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過度時期,感到新鮮事和未知東西太多了。盡管輿論界和宣傳機構大力宣講抽煙有害,但抽煙的人數卻始終下不來,好煙名煙價格一個勁地漲,也吸引了少女的注意與嚐試。

    第二是模仿。因為她們在生活中看到,電視裏也好,生活中也好,成人抽煙、喝酒,顯得那麽逍遙自在,於是就把它當成一個成人形象。青春期女孩總認為自己成熟了,但是這種成熟感卻得不到社會的認同,特別是得不到家長的認同。因此她就會找另外的渠道,體驗一下成人的感覺,但是往往這些東西會成癮的,少女的毅力還是比較差的。

    第三是無聊之至。在抽煙的女生當中,重點中學的女生相對少些,而一般中學、職業中學或中等技工學校的女生多一些;家庭幸福美滿的少一些,缺乏親情關愛的多一些。其實這些女學生抽煙並不一定覺得抽煙是一種享受,有的甚至感到難受,但由於學習成績不好,缺乏關懷,寂寞無聊,無事可做,恰巧大家湊在一起,有一人帶頭,眾人便迎合響應,把抽煙當成一種遊戲,吞雲吐霧,以此來消磨時間,開心解煩。這類女學生往往學業上不思上進,個人誌向水平不高。

    最後,是環境的影響。“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這種觀點對女生的誘惑力也是頗大的。再看到社會上名人企業家,大都是煙不離手,來來往往也是煙酒開路,神通廣大。處於這種環境中,便開始學抽煙。

    隻有從心理上對煙草的危害形成正確認識,才能徹底抵製吸煙的惡習。

    煙草中大約含有一千二百多種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對人體有毒,特別是尼古丁,危害尤大。一支香煙裏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支老鼠,20支香煙裏的尼古丁能夠毒死一頭牛。一個人如果每天抽20~25支香煙,就將吸入50~70mg尼古丁,這些尼古丁足可以致人於死地,隻是由於它們是逐步吸入的,再加上人體有一定的解毒能力,才幸免於難。

    另外,煙草中還含有許多致癌物,另外還有許多促致癌物,以及能夠降低機體排出異物能力的纖毛毒物質。這些毒物附在香煙煙霧的微小顆粒上,到達肺泡,並在那裏沉積,彼此強化,結果又大大加強了致癌作用。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人,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煙者高兩倍半。此外,吸煙還能引起喉癌、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