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約會相親了,就連求職應聘,都不能忽略“首因效應”。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一向非常受人尊敬,有一次,他招聘秘書,總統辦公室的人花了很長時間,在全國上下認真尋找,終於給他找到了一位才華卓越的名士,然而,在麵試時,林肯隻看了來人一眼,就拒絕了這位名士。之後,工作人員不解地問林肯:“總統先生,我們找來的這個人非常的有才,你為什麽隻看了他一眼就拒絕了他”。林肯回答:“難道你們沒看到他的長相麽?”工作人員說:“可這人確實非常有才,您不應該以貌取人”。林肯最後說“人在三十歲之前,可以不為自己的長相負責,但是三十歲以後,必須為自己的長相負責”。林肯的話,正是“首因效應”的典型體現。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前,外貌取決於父母,一個人在三十歲之後,外貌取決於自己。俗話說,沒有醜女人,隻有懶女人,對於男人也一樣,你可以不靚麗不英俊,但至少你可以讓自己幹淨整潔清新可人,你可以讓自己看起來端莊大方精神抖擻。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可如果第一印象就讓人對你的文化程度和精神品味大打折扣,誰還願意和你日久生情,誰還願意和你相愛一生?中國還有兩句成語,相由心生、相隨心改,所以別怪約會對象以貌取人,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又有誰還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一個沒有留給自己美好的第一印象的人?

    第一印象隻有一次機會,沒有人有第二次機會留給他人“第一印象”,所以要想贏得愛情,就別妄想自己的優點會在“以後”被對方慢慢發現,第一印象不好,你就很可能永遠沒有了“以後”的機會。

    當然,並不是衣著光鮮、外表靚麗或者西裝革履、相貌堂堂,就能夠留給對方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形象,並不意味著名牌時裝、濃妝豔抹,真正好的第一印象,除了要有整潔大方、端莊秀麗的外表,還要有良好的姿態、恰當的語氣以及優雅的氣質。要想贏得愛情,最重要的就是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正好符合對方心中期盼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說,你應該是對方曾經向往過或者內心渴盼過的戀人的形象,這樣,才能真正促成愛情的成功。

    作為知名婚介公司的紅娘蘇小姐,對於如何利用“首因效應”頗有心得,十多年來,她促成新人無數,並多次被評為“金牌紅娘”,這不僅僅是因為蘇小姐為人熱情、業務熟練,更重要的是,不管誰來登記征婚,她都會細心地詢問來人的喜好和預期,然後選擇合適對方的異性,並且在雙方見麵前,對各自進行形象輔導,以促成彼此在對方心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正因如此,她才成為“金牌紅娘”,才促成姻緣無數。

    不要再說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既然想要贏得圓滿的愛情,就全力以赴打造自己,傾盡全力給對方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讓首因效應幫助你,贏得未來的幸福。

    第三節 友情和愛情的博弈

    很多愛情,都是從友情開始的,那麽,在愛情心理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博弈,就是友情和愛情的博弈,當很多友情進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有可能轉化成愛情,或者單方麵轉化成愛情。而很多愛情終結之後,也可能退回到友情。

    最受文藝青年們推崇的友情,就是徐誌摩和林徽因式的友誼,當然,也有人刻意複製他們之間的那種友情,然而“友誼的小船”一旦碰到了愛情,就有可能說翻就翻了。當藝術作品大肆渲染徐誌摩和林徽因純潔無瑕的友情時,男女之間真的能夠永葆“君子之交淡如水”,始終不夾雜任何情感色彩和功利因素,保持純真的友誼麽?通常來說,這種友誼更容易發生在同性之間,那男女之間是否存在這種純真的友誼呢?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同性之間的友誼之所以能夠長久,往往因為其不關乎性。因為沒有性,同性友誼缺少原動力的同時,也多了一份單純和透明。而異性之間,相惜相知的情況下,進一步就很容易發展成愛戀,而如果不進一步向前發展,又容易從“君子之交”變成疏遠,進而成為“熟人”,而不再是熟悉的朋友。

    所以,愛情和友情的博弈,在男女之間,始終存在。而這種博弈,真的是減一分則朱,增一分則赤,總是停留在原地,似乎又不符合人世間萬事相生相長的原則。

    而且這份博弈,還不僅僅是友情和愛情的博弈,更是兩個人心理上的博弈,如有一方先向愛情邁進了一步,而另一方未曾想跨越友情的界限,那麽一方就會很被動,一方就會很尷尬,這種你進我退的心理博弈,最終可能造成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而如果雙方都想跨越友情的界限,向前邁進一步,那麽友誼就變成了愛情,雙方也都積極主動,博弈就變成了和棋。當然,如果雙方都不想邁進,都原地踏步,那麽很可能友誼要麽維持現狀,要麽逐漸淡去。但不管怎麽說,十之八九這種友誼都會有變化,原地踏步的總是少之又少。

    那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友誼呢?當然有!

    來自美國紐約瓦萊·斯蒂姆鎮的心理學家琳達·薩帕丁就曾指出:男女是可以成為密友的。現代社會,女人和男人有平等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責任,男女交往頻繁,工作和學習的溝通,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友誼,這種友誼與愛情絕不能混為一談。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異性朋友,但不可能擁有許多愛情。所以男女完全可以成為真正的朋友,所謂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這種說法其實隻針對舊時代,針對那種女人待在家裏,而男人在外工作的時代。

    其實,如今社會的多元化也注定了男人和女人關係的多元化。男女之間有些適合組成家庭,有些卻隻適合做純粹的朋友。當我們動機單純,有清醒的理智,遵從和保持友誼的各種“法則”時,異性間的友誼是可以長久的持續下去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異性之間不但可以存在真正的友誼,而且異性之間是可以互補的,當人們心中有煩惱時,常希望傾訴出來,以慰籍心靈。這時,異性往往就是最好的聽眾。相較之下,異型朋友之間的交往不同於夫妻或情人之間的交往,當麵對異性時,當事人更容易緩解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