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辛克萊沒有想到的是,小說對社會現實的影響遠遠大於其藝術貢獻。他後來曾就此調侃,“我想打動公眾的心,卻不料擊中了他們的胃”。這本“扒糞”文學的先驅之作甫一問世,美國國內肉類食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歐洲削減一半從美國進口的肉製品,整個美國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而書中暴露的美國肉品加工行業的種種內幕,引發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和衛生的強烈反響,直接推動了1906年《純淨食品及藥物管理法》的通過。據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細節之處,羅斯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從此,政府加大了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並設立了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

    在厄普頓·辛克萊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美國正處於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時期,腐敗、貧富分化、道德淪喪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美國在食品和藥品的生產及銷售方麵如同在其他各經濟領域一樣,也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和問題。製假販假現象猖獗,不潔食品和有害藥品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公眾則被蒙在鼓裏。食品和藥品公司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謊話連篇,令不明就裏的人們放心地享用著盤中的“珍饈美味”和瓶瓶罐罐裏的“靈丹妙藥”。

    在美國食品安全一百年所走過的路程中,三本書扮演了重要角色,《屠場》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說,這本書對美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絲毫不遜於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它直接推動了美國政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促成美國食品安全狀況不斷邁上新台階。

    曆史過了一百年,一百年前美國人的不幸又落到了我們中國人的頭上。大米裏摻石蠟,火腿裏添加敵敵畏,用蘇丹紅製作鹹鴨蛋,用硫黃熏蒸饅頭,用避孕藥養黃鱔。三聚氰胺把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推到了國民的視線焦點。牛奶出問題了!雞蛋出問題了!不知國內的豬肉、牛肉、羊肉、雞肉……有沒有問題?!不過,今天中國政府的領導人也和當年的美國總統一樣,已經把食品安全問題提到了建立和諧社會的高度。我們相信:隻要政府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係,嚴格執法,我們的食品安全狀況就會一天天好起來。

    薄景山2009年3月於大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