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逝世前二月致甘地書

    致南非洲 Johannesburg, Transvaal,M.K.Gandhi

    “我接到你的Indian Opinion報,讀悉關於絕對無抵抗主義底論見,不勝欣慰。我不禁要表示我的讀後感。

    “我閱世愈久,——尤其在此刻我明白感到日近死亡的時候——我愈需要表白我心中最強烈的感觸,我認為重要無比的東西:這是說無抵抗主義,實在隻是愛底法則底教訓,尚未被騙人的詮解所變形的學說。愛,或者以別的名辭說溝通人類心魂底渴望,是人生底唯一的,最高的法則。……這是每個人知道,在心底裏感到的。(在兒童心中尤其明顯。)他隻要沒有受世俗思想底謊言所蒙蔽,他便會知道這點。

    “這條法則曾被人間一切聖哲之士宣揚過:印度人,中國人,希伯萊人,希臘人,羅馬人。基督尤其把他表白得明顯,他以確切的辭句說這條法則包括一切法則與一切先知者。而且,基督預料到這條法則有被變形底可能,故他特別暴露那種危險,說那些生活在物質的利益中的人要改變它的性質。所謂危險者,是那些人自以為應以暴力來保護他們的利益,或如他們的說法,以暴力來奪回被人以暴力奪去的一切。基督知道(好似一切有理性的人所知道的一般)暴力底運用,與人生最高的法則,愛,是不相容的。他知道隻要在一種情境中容受了暴力,這法則便全盤摧毀了。全部的基督教文明,在表麵上雖然似乎非常燦爛,其實它時常在推進這種顯而易見的,奇特的矛盾與誤會,有時是故意的,但多半是無意識的。

    “實際上,隻要武力抵抗被容受,愛底法則便沒有價值而且也不能有價值了。如果愛底法則沒有價值,那麽除了強權之外,任何法則都無價值了。十九個世紀以來的基督教即是如此。而且,在一切時間內,人類常把力作為主持社會組織底原則。基督教國家與別的國家中間底異點便是在基督教中,愛的法則是表白得很明顯確切的,為任何宗教所不及;而基督徒們雖然把暴力底運用認為是合法的,把他們的生活建立於暴力之上,但他們仍舊莊嚴地接受這法則。因此,基督教民族底生活是他們的信仰與生活基礎之間的矛盾,是應當成為行動底法則底愛,與在種種形式下的暴力之間的矛盾。(所謂暴力底種種形式是:政府,法院,軍隊,被認為必需而受人擁護的機關。)這矛盾隨了內生活底開展而増強,在最近以來達到了頂點。

    “今日,問題是這樣:是或否;應當選擇其一!或者我們否定一切宗教的與道德的教訓而在立身處世之中任令強權支使我們。或者把一切強迫的納稅,司法與警務權,尤其是軍隊,加以摧毀。

    “本年春天,莫斯科某女校舉行宗教試驗,那時除了宗教科教員之外,還有主教也親自參與;他們考問女學生,關於十誡底問題,尤皆是第五誡:“戒殺!”當學生底答語正確的時候,主教往往追問另外一句:“依了上帝底律令,是否在無論何種情形下永遠禁止殺戳?”可憐的女郎為教員們預先教唆好了的,應當答道:“——不,不永遠如此。因為在戰爭與死刑中,殺戮是允許的。”——但其中一個不幸的女郎(這是由一個在場目睹的證人講給我聽的)聽到這照例的問句“殺人永遠是一件罪惡麽?”之後,紅著臉,感動著,下了決心,答道:“——永遠是的!”對於主教底一切詭辯,年輕的女郎毫不動心地回答,說在無論何種情形中,殺戳是永遠禁止的,而這在舊約中已經如此:至於基督,他不獨禁止殺戳,並且禁止加害他的鄰人。雖然主教是那麽莊嚴,那麽善於說辭,他終竟辭窮,為少女戰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