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reference_book_ids":[6867361600144149511,7267077384312982539,6906739557518019597,6987309443515976735]}]},"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亞洲對托爾斯泰底回響

    在本書最初幾版刊行的時候,我們還不能度量托爾斯泰底思想在世界上的回響。種子還埋在泥土中。應當等待夏天。

    今日,秋收已畢。從托爾斯泰身上長出整個的支裔。他的言語見諸行動。在伊阿斯拿耶·波裏阿那底先驅者聖·約翰之後,接踵而來的有印度底救主——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人類史上畢竟不乏令人歎賞的事跡,偉大的思想努力雖然表麵上是歸於消滅了,但它的原素毫未喪失,而種種回響與反應底推移形成了一條長流不盡的潮流,灌溉土地使其肥沃。

    一八四七,年青的托爾斯泰十九歲,臥病在嘉尚(Kazan)醫院;鄰近的病床上,有一個喇嘛僧,麵部被強盜刺傷很重,托爾斯泰從他那裏第一次獲得無抵抗主義底啟示,為他將來在一生最後的三十年中奉為圭臬,鍥而不舍的。

    六十二年之後,一九〇九年,年青的印度人甘地,從垂死的托爾斯泰手中受到這聖潔的光明,為俄羅斯的老使徒把他的愛情與痛苦來培養成的;他把這光明放出鮮明的火焰,照射著印度:它的萬丈光芒更遍映於全球各部。

    但在涉及甘地與托爾斯泰底關係以前,我們願將托爾斯泰與亞洲底關係大體上說一個梗概;沒有這篇論文,一部托爾斯泰傳在今日將成為殘缺之作。因為托爾斯泰對於亞洲底行動,也許在曆史上將較對於歐洲的行動更為重要。他是第一個思想上的“大道”,自東至西,結合古老的大陸上的一切的分子。如今,東西兩方底巡禮者,都在這“大道上”來來往往。

    此刻我們已具有一切為認識本題所必需的方法:因為托爾斯泰底虔誡的信徒,保爾·皮呂各夫(Paul Birukoff)把所有的材料都搜集在《托爾斯泰與東方》一書中。

    東方永遠吸引著他。極年青的時候,在嘉尚當大學生,他便選了東方語言科中的亞剌伯·土耳其語言組。在高加索從軍的幾年中,他和回教文化有過長久的接觸,使他獲有深刻的印象。一八七〇年後,在他所編的《初級學校讀本》中,發見不少亞剌伯與印度底童話。他患著宗教苦悶時,聖經已不能滿足他;他開始參考東方底宗教。他對於此方麵的書籍瀏覽極多。不久,他即有把他的讀物介紹給歐洲底思念,《聖賢思想》集便是這個思想底結晶,其中包括著聖經,佛,老子,克利歇那(Krishna)底言論。他早就相信人類一切的宗教都建築於同一個單位之上。

    但他所尋求的,尤其是和亞洲人士底直接的關係。在他一生最後十年中,伊阿斯拿耶與東方各國間底通信是非常密切的。

    在亞洲各國中,他感到在思想上與他最接近的是中國。但中國思想卻最少表白出來。一八八四年時,他已研究孔子與老子;後者尤為他在古代聖賢中所最愛戴。但托爾斯泰一直要等一九〇五年方能和老子底國人交換第一次通訊,而且似乎他的中國通信者隻有兩人。當然他們都是出眾的人物。一個是學者Tsien Huang-t’ung,(譯者按:此人不知何指;)一個是大文豪辜鴻銘,他的名字在歐洲是很熟知的,北京大學教授,革命後亡命日本。

    在他與這兩位中國的優秀之士底通信中,尤其在他致辜鴻銘底長信中,托爾斯泰表示他對於中國民族所感到的愛戀與欽佩。近年來中國人以高貴的溫厚態度去忍受歐洲各國對他所施的暴行這事實尤其加強了托爾斯泰底情操。他鼓勵中國堅持它的這種清明的忍耐,預言它必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中國割讓給俄國的旅順這一個例子,(這件事情使俄國在日俄戰爭中付了極大的代價,)肯定了德國之於膠州灣,英國之於威海衛,必將歸於同樣的結局。那些盜賊終於要在他們中間互盜。——但當托爾斯泰知道不久以來,暴力與戰爭底思想,在中國人心中亦覺醒起來時,不禁表示惶慮,他堅求他們要抗拒這種思想。如果他們亦為這種傳染病征服了,那末必將臨著空前的大劫,不獨是在“西方最獷野最愚昧的代表者德皇”所恐怖的黃禍這意義上,但尤在人類至高的福利這觀點上。因為,古老的中國一且消滅之後,它的真正的,大眾的,和平的,勤勉的,實用的智慧(Sagesse),本應當從中國漸漸地展布到全人類底智慧,必將隨之俱滅。托爾斯泰相信必有一日,人類生活將完全改變;而他深信在這遞嬗中,中國將在東方各民族之首,居於最重要的地位。亞洲底任務在於向世界上其餘的人類指示一條導向真正的自由的大路,這條路,托爾斯泰說,即是“道”。他尤其希望中國不要依了西方底方案與榜樣而改革,——即不要把立憲製度代替它的君主政治,不要建設國家軍隊與大工業!它得把歐洲作為前車之鑒,那種地獄一般殘酷的現狀,那些可憐的無產者,那種階級鬥爭,無窮盡的軍備競爭,他們的殖民地侵奪政策,——整個文明底破產,歐洲是一個先例,——是的!——是不應當做的事情底先例。固然中國不能長此保持它的現狀,受各種暴行底侵犯,它隻有一條路應當走:便是對於它的政府與一切政府底絕對的無抵抗。它隻要無動於衷地繼續耕它的田,隻服從神底律令!歐洲將在這四萬萬人底英雄的清明的無抵抗前麵降服。在田野中平和地工作,依了中國底三教行事:儒家,教人排脫暴力;道教,教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教,則是犧牲與愛:人生底智慧與幸福底秘密盡於此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