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reference_book_ids":[6867361600144149511,7267077384312982539,6906739557518019597,6987309443515976735]}],"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start_container_index":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母親》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44973892616,7216652315766295612,7077748986911656973,6926351771363183629,712758158083437674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托爾斯泰遺著論

    托爾斯泰死後,遺下不少未曾發表的作品。其中大部分在他死後已經陸續印行,在J.-W. Bienstock氏底法譯本(納爾遜書店叢書版)中合成三卷。這些作品分屬於他一生底各個時代。有的還是一八八三年底作品(如《一個瘋人底日記》)。有的是他在最後幾年中寫的。它的種類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劇本,獨白。許多是未完之作。我敢把它們分成兩類:一是托爾斯泰依了道德意誌而寫的,一是依了藝術的本能而寫的。還有一小部分是這兩種趨向融和得非常美滿的。

    所可惜的,是他對於文學的光榮底淡漠——或者是為了他的禁欲思想——使他不能把應該是作品中最美的一部分傑作繼續下去。例如《Feodor Kouzmitch老人底遺著——日記》。這是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底有名的傳說,說他決心舍棄一切,托著假名出走,在西比利亞終老。我們感到托爾斯泰對此題材非常熱情,他和他的英雄在思想上結合為一。但這部《日記》隻存留了最初幾章;即在這殘缺的部分中,已可令人看得敘述底緊湊與清新,足和《複活》中最好的部分媲美。在此有多少令人不能遺忘的肖像,(如老後凱撤林二世,)尤其是這位神秘的暴烈的俄皇底描繪,他的倨傲的性格,在平靜的老人心中還不時地激醒興奮。

    《塞越老人》(Le Pere Serge)(—八九一——一九〇四)亦是波瀾壯闊的托爾斯泰式的作品之一;但故事底敘述被裁剪得太短了。一個老人在孤獨與苦行中追求上帝,終於他在為了人群而生活時找到了神。有兒處獷野的情調直可令人駭愕。書中的主人翁發現他所愛者底醜惡的那幕描寫,——(他的未婚妻,為他崇拜如聖女一般的女人,竟是他所敬愛的俄皇底情婦,)真是又質樸又悲壯。即是那個修士在精神狂亂之夜為要重覓和平而斫落自己的手指那幕,亦是動人心魂的描寫。與這些獷野可怖的穿插對立著的,有書末描述與可憐的童年的女友那段淒惻的談話,和最後幾頁底淡漠,清明,急轉直下的文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