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80181429262]}]},"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論觀象製器的學說與頡剛書

    胡適

    頡剛兄:

    頃讀你的《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高興極了。這一篇是極有價值之作。不但是那幾個故事極有趣,你考定《係辭傳》的著作年代也很有意思,引起我的興趣。《世本》所據傳說,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書,《係辭》不會在其後。《係辭》說製器,尚不過泛舉帝王,至《世本》則一一列舉,更像“煞有介事”了。此亦世愈後而說愈詳之一例,不可不察。王胲固是很古,而蒼頡等則很今了。《世本》不采《係辭》,也許是因為《係辭》所說製作器物太略了,不夠過癮。《係辭》那一章所說,隻重在製器尚象,並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時已有蒼頡沮誦作書契之傳說,又何必不引用而僅泛稱“後世聖人”呢

    至於《淮南子·氾論訓》不明說引《係辭》此段,也不足證明《係辭》在淮南王書之後。我以為《汜論訓》所說必是依據《係辭》而稍加發揮。其所以不明白引用《係辭》者,正為《係辭》所重在觀象製器,而《淮南》主旨在製器應用,同為製器,而解釋製器之因根本不同,故《淮南》作者不能引用《係辭》“來證實自己的說話”。

    至於說司馬遷為什麽不引用《係辭》此段的黃帝、堯、舜製器的事呢此一點似不難明白。《係辭傳》隻是說理之書,太史公從不曾把此書當作史實看,故不把這些話收入《五帝本紀》中去。然“伏羲作八卦……而天下治”,《日者列傳》中有之,此則出自司馬季主口中,由他信口開河,不妨讓他存在,後世讀者必不會以為太史公認此言為史實也。

    《三統曆》引此文也不過“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一語,此即班書《律曆誌·序》所謂“伏羲畫八卦,由數起”,亦即《史記·日者列傳》所謂“伏羲畫八卦”也。若謂班《誌》引劉歆此語即足證劉歆之時已有《係辭》此文,則我們也可說司馬季主與淮南王書之時已有此文了。

    《係辭》此文出現甚早,至少楚、漢之間人已知有此書,可以陸賈《新語·道基篇》為證。《道基篇》裏述古聖人因民人的需要,次第製作種種器物製度,頗似《汜論訓》,而文字多與《係辭》接近,如雲,“先聖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又雲,“黃帝乃伐木構材,築作宮室,上棟下宇,以避風雨”;又雲,“奚仲乃撓曲為輪,因直為轅,駕馬服牛,浮舟杖楫,以代人力”。《新語》一書,前人多疑之,《四庫提要》懷疑最力,故我從前不注意此書。去年偶讀龍溪精舍唐晏校補本,細細研究,始知此書不是偽書。其中甚多精義,大非作偽者所能為。《提要》說,《穀梁傳》晚出,而《道基篇》末有“《穀梁傳》曰”,時代尤相牴牾。但此書所引《穀梁傳》的話,今本《穀梁傳》實無其文;若《新語》作於《穀梁傳》出現之後,何不稱引晚出之書

    我的意思以為《新語》與《汜論訓》同受《係辭》此文的暗示。兩書各有所主張,都不用“製器尚象”之義,故放膽發揮而不直引其文。兩書皆說理之作,故不妨自由去取。兩書之用此等製作之事,與先秦學者言必稱堯、舜正同。司馬遷則是史家,不能如此自由,故他不用此文製作之事,正與他不用韓非、陸賈、淮南王書中的製作之事同一理由,似不足奇怪。

    至於“觀象製器”之說,本來隻是一種文化起源的學說。原文所謂“蓋取諸某象”,正如崔述所謂“不過言其理相通耳,非謂必規摹此卦然後能製器立法也”。 《係辭 》本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所謂觀象,隻是象而已,並不專指卦象,卦象隻是象之一種符號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