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reference_book_ids":[7234783551122574397,7234783550166273035,7234783550153690167,723478355002786102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70,"start_container_index":2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64},"quote_content":"《西京雜記》reference_book_ids":[6883424373143768071]}]},"author_speak":"code":0,"press_status":1,"content":"  八卦起源新探

    詹石窗

    眾所周知,《周易》有六十四卦卦畫符號,它們由乾坤坎離震巽艮兌八個基本的經卦推演而成。八個經卦簡稱“八卦”。構成“八卦”的原始符號是陰爻和陽爻。對陰陽爻及八卦的出現問題的說明是探討《周易》體係形成的關鍵。

    《周易》的卦爻符號是怎樣產生的?千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按照傳統的說法,八卦是由伏羲氏畫出來的,此一判斷包含了《易》卦原始符號出自伏羲之手這樣一層意思。這一傳統說法曾經在較長時間裏占居統治地位,但後來便漸漸有人提出疑問。隨著學術研究的逐步深入,《易》卦起源問題的討論更加熱烈地開展起來,尤其是自本世紀初以來,這一專題的文章更紛紛問世。其特點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學科進行闡述,表現出大膽探索,開辟新徑的精神。作為學術研究,許許多多專家學者在這方麵的探討,無疑推動了《易》學的發展,筆者在這一問題上的研究正是在前人的啟迪下進行的。

    筆者認為,要說明一種與社會有關的事物的產生,弄清其文化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賴以形成的文化基礎看得過低,那就會對所要著重研究的事物之較高的文化蘊含發生懷疑;反之,則又會盲目拔高,八卦起源及其文化蘊含的探索也是如此。

    既然,被人們稱作陰陽爻,兩者的形態又是“對待”形態,那麽導致這種符號創造動機的觀念基礎當即為“對待”。盡管“對待”這個概念之出現較晚,但並不等於觀念的形成也如此。構成對待形態的事物必須是相反的。隻有相反,才能相對。毫無疑問,人的認識受到了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製約。如果對生活毫無意義,人們也就不會去注意它;反之,則會被強烈地吸引。這是從動物那裏遺傳來的本能。無論是飛禽還是走獸。都有一種本能的生存欲望,而為了生存,就必須充分利用大自然賦予的感受器官對外界環境作出感知,從而明了哪裏是安全地帶,哪裏是危險地帶。比如說,眼前出現一塊平地,走過去不致使身體損傷,那就放心地走過去;眼前出現一個大坑或深洞、水溝之類,開頭不知其危險,邁步而行,結果軀體受傷,甚至深陷其中不能出。我們知道,較高級一點的脊椎動物譬如貓狗之類是有記憶的,它們在教訓之後已經能夠避免重蹈複轍。這種避免正是以“對比”為前提的。人類由於勞動,眼界更加開闊,活動範圍逐漸增大,對外界的客觀形態的感受逐漸增多,“對比”的意識便顯現出自覺性來。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在自然界中獲取足夠的能量,這種需要促使人類自覺地尋求能量的資源,因此對空間物體的存在及其關係之感知和認識也就逐步深化。於是有了前後、左右、上下、高低的空間位置的感悟,以及大小、長短、深淺、方圓、斜正的物體形態的認知。這一切都具有相反相成的“對待”特點。作為概念,上述詞匯不會很早出現;但作為觀念,則應該說由來已久。因為人一開始便是在空間內活動的。對自身與空間物體關係的認知,這是生存的前提之一。從這一角度看,“對待”的觀念當導源於原始社會早期。開初較模糊,隨著生活體驗的深化,此等觀念逐漸地清晰起來。由於人們最初的生活勞動乃是集體性的,要能在活動中取得協調,即需要創造一些表示空間位置、物體關係的詞匯,以便傳遞信息。這種情況在爾後的文字表述當中還留下了蹤跡。比如“上下”之詞便反映了古人對具體事物關係的感受。《說文》謂“底也”。底字通氐,是由山凥的觀察而來。《說文》又稱係“從反二為”。由此可知,上與下觀念的得出乃是一種對比的結果。兩條線一長一短,由於位置的相反,所表達的意義也相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觀念盡管出自對具體事物的觀察,但在表示上卻具有初步抽象符號的特點。既然山凥、山頂可以給人以高低上下的對比,從而形成線型符號,那麽從平地和坑窪的感受中得到相反的光波刺激並由之悟出兩者的“對待”,畫出的符號亦不無可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