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以月神宗教為基礎

    [中國台灣]杜而未

    隻研究易經,得不到易經的真義,曆代學者的失敗可以作證。更進一步的說,隻研究中國書,似乎也得不到易經的真義,同樣,隻研究外族文化也和易經取不得連絡。隻有一個方法,把中外古代文化融合研究,還得對宗教學有相當興趣,仔細鑽磨,才有明白易經的希望。這當然是在事後說話。我們對易經曾下了一番摸索工夫。下邊是就摸索所得的結果。

    一、道字原義的發現

    我們在起始發見易經中的“道”字有月亮的意思。月在原始民族語言中稱為Dao(南洋Botu島)、da(ua)(西藏)、Thot(埃及)、To(非洲Bala)、Te美洲(Kato)、(Ka)to(南亞Danaw)、(ga)tu(南亞Mon)、(ki)ta(澳洲的Bulpanara語言)、(ke)da(Kokoymidir語言)、(ka)doa(南洋Nauru島),這些字指月亮,也往往就是神的意思。上述諸字括弧中的ka,ga,ki,ke隻是語言上的particle。

    我們在去年已確定“道”字原是指的月亮或月神,特別因為Batu島人的Dao(月亮)神和我們的“道”(月神)完全一樣,Dao為母親,老子也說“道”為天下母(又如南美的Tsikitos人也稱月為母親)。Dao為地神,漢武帝本紀:“祭後土,有光應。”表示土地神發光。鶡冠子王NFDB3篇:“地始於朔。”儀禮覲禮注:“禮月於北郊者,月、太陰之精,以為地神也。”又:“祭地瘞者,祭月也……祭地是月可知。”疏:“以月是地神。”Dao的身上有汙穢,老子說:“和其(道)光,同其塵。”月而看似有塵穢。Dao“長於上古而不老”,老即反幼,老子說:“複歸於嬰兒。”神話有時不怕矛盾,因它有一次說Dao死了,化為土地,但又說母死子生,這好像是說,她還借兒子生活著;老子以為“道”,“象帝之先”。淮南子原道訓以“道”的兒“子為光”。這都是說新月和舊月的交替。Dao生的孩兒沒有後部(臀),易經的姤卦:“臀無膚,其行次且。”(卦原指月亮,見下文)Dao像似龜和蝦蟆,淮南子精神訓:“月中有蟾蜍。”即蝦蟆。龍、鳳、麟、龜都是神話中的月獸。(見拙著山海經神話係統論靈獸章)Dao在尚沒有人類的時候即開始說話,雖然當時尚沒有人和她說話。“道”字也有說話的意思。玻裏尼西亞的tao是頭目的發言人,安特曼島矮人的da字為Monitor(勸告者)。蘇末文的da,ta,du,de,di,以及非洲Zulu文的ta,da,te,de,ti都指“說”或“說話”。(以上論證均可參閱拙著中國古代宗教係統第一編第一章道的原始意義)

    我們已看見了,老子的道是月亮或月神,那麽,易經中的“道”是否有同樣的意思?老子是道家,易經為儒家的著作!儒、道在基本上有不少相關處,可以斷言。漢書藝文誌以儒家“順陰陽”。陰陽是什麽意思可見下文。

    易經的“道”字和光明相關,坤:“地道光也。”謙:“天道下濟而光明。”益:“其道大光。”艮:“其道光明。”晉:“明出地上。”又:“道未光也。”噬嗑:“未光也。”夬: “中未光也。”鹹:“未光大也。”明夷:“晦不明也。”又:“明入地中。”泰:“以光大也。”履:“光明也。”總之,光明的字句充滿了易經,我們不必都一一錄出。此外,依我們研究的結果,易經的“剛”字(也充滿了易經)也是光明的另一說法,因為“剛”就是“陽”。陰陽、幽明的意思都是指“道”說的。

    “道”是光明的,“明出地上”,“明入地中”,這必是指的太陽、星辰或月亮一類的東西。事實上,易經又告訴我們“道”不是太陽和星辰(見拙著易經的明德論一文談金星),隻是月亮,“道”“入於幽穀(地下),三歲不覿”。(困卦)習坎:“失道,凶三歲也。”三歲在神話中指三天,月在晦朔三天不出。所以“道”指月亮(或月神),毫無疑義。出地入地的光明東西有時三天不出,這個謎還不好猜中麽?(參閱同上拙著易周中的道章)

    老子的“道”也和光明相關,譬如說“和其光,同其塵”,“明道若昧”,“用其光”。道有白黑色,“知其白,守其黑”。老子和易經當然都談月體的陰陽二麵。陰陽的原意是指月體說的,這是我們很自信的見解。道德經也受了易經卦名用字的影響,筆者已有證明。(同上拙著老子的道章。另有老莊的月神宗教一書,不久出版)

    老子二十一章以道“中有信”,鶡冠子泰鴻篇:“月信死信生。”可見道是月亮。神話中的鳳鳥是月鳥,我們在他處已證明了。鳳凰“腹文曰信”。(南次三經丹穴之山)呂氏春秋圓道篇以“天道圓”。“道”是圓的。淮南子兵略訓:“所謂道者,體圓而法方,背陰而抱陽,左柔而右剛,履幽而戴明,變化無常,得一之原以應無方,是謂神明(月神)。”道是圓的,有陰陽、幽明,時常變化,非月而何?“道”稱為神明,又等於Dao神。易係辭:“蓍之德圓而神。”舊唐書音樂誌:“有赫圓宰,深仁曲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