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卦傳

    《雜卦傳》就是在《序卦傳》之後,雜亂六十四卦的順序而加以解說的文辭。為什麽要雜亂六十四卦的順序呢?來知德解釋,說:“孔子‘恐後學以序卦為定理,不知其中有錯有綜,有此二體,故雜亂其卦’”,即是孔子怕錯綜卦象失傳而專門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後人在文王卦序中有錯綜卦象,即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四對卦隻相錯而不相綜,其餘有二十八對卦皆相綜。來知德在《上下經篇義》中指出:上經三十卦,三對卦相錯為六,二十四對卦相綜,若以相綜兩卦作一卦為十二卦,六加十二為十八。下經三十四卦,一對卦相錯,三十二對卦相綜為十六,二加十六為十八。從錯綜的關係看,上下經的卦數皆為十八。

    乾剛坤柔。

    此二卦相錯。乾為純陽之卦,故剛;坤為純陰之卦,故柔。剛柔為乾坤二卦的性質。

    比樂師憂。

    此二卦相綜。比卦為水在地上,地承載著水,水滋土地,使萬物生長發育,故“樂”;“師”,軍旅,軍旅要打仗,打仗會有傷亡,故“憂”。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此二卦相綜。“或”,或者,或者“與”,或者“求”,二者必居其一。“與”,給與、施與;“求”,求取,求得。以上對下曰“臨”。“臨”,臨民,表示國君臨民施政,管理國家,要施與人民以德政,要“教之”“富之”。“觀”,觀察、觀視、巡視,表示國君要到民間視察,求得對民間疾苦的了解。國君治理國家或者施行德政,或求得民間實情,以更好的施政。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此二卦相綜。“見”,現也。“著”,顯著,彰顯。《序卦傳》:“屯者,物之始生也”,初生之物剛破土而出於地麵上,離地麵不遠,所以“不失其所居”。“雜”,郭京作“稚”。《序卦傳》:“蒙者,蒙(萌)也,物之稚也”,物雖然幼稚,但仍然彰顯可見。

    震起也,艮止也;

    此二卦相綜。震為雷、為動、為春。春天雷聲震動,使萬物奮起生長。艮為山,為止。

    損益,盛衰之始也。

    此二卦相綜。“損”,減損、減少,是衰退的開始;“益”,增益,增加、生長,是益盛的開始。

    大畜,時也;無妄,(不)災也。

    此二卦相綜,“畜”亦作蓄,積蓄也。高亨按:“時”疑借為“庤”。“寺庤”同聲係,古通用。“庤”,儲備。大畜,積蓄也。高亨認為,“災”字前應當有“不”字,竄入了下句“而升不來也”。無妄,不妄動。按正道行事作事,就沒有災害。

    萃聚而升(不)來也,

    此二卦相綜。萃,聚也。“聚”,集聚。萃卦為集聚之義。高亨認為,“不”字是上句竄入這裏的,此句應該是“萃聚而升來也。”升,上升。“來”當讀為“俫”。“俫”,伸也。上升即是上伸。

    謙輕而豫怠也。

    此二卦相綜。“輕”,輕視,沒有自信。謙虛是一種美德,過度的謙虛就會顯得不自信,輕視自己。“怠”,怠惰,沒有進取心。豫,樂也。過度的享樂,就會產生怠惰心而不進取。說明“謙”和“豫”都不能過度,需要保持中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